江溪中文 > 五代河山風月免費閱讀 > 219、老爹的執念

      219、老爹的執念

          最大的有四次,郭榮的高平之戰,趙匡胤兩次北伐,趙光義滅北漢之戰。郭榮消滅北漢精銳,趙匡胤圍太原沒打下,但兩次都給遼國援軍造成不小的殺傷,導致遼國慢慢失去信心,不敢往北漢伸手了。

          到第四次,也是最終滅北漢之戰的時候反而沒之前打得那么困難激烈了,因為遼國被打怕了,心里估計開始嘀咕要不要為了北漢和北宋死磕下去,干兒子始終也不是親兒子,犯不著為它拼命啊。

          在這二十多年中除了大規模的戰役,后周的李筠、北宋的郭進等眾多邊境將領都數十年如一日,不斷打擊和蠶食北漢的邊境,削弱北漢的實力,讓它不得安寧,小戰就沒停過,這才終于拿下,前前后后的布局和戰爭持續二十多年。

          打南唐也是郭榮和趙匡胤兩代君主十幾年的長久經營之功,想一次性殺過長江是不現實的,特別是面對國力和自己差不多的大國、強國的時候。

          所以史從云覺得戰略上往后北方需要長期經營是必定的。

          要想恢復漢唐雄風,非一朝一夕的之功就能辦到。

          如果站在這樣的高度上去看,向訓提出的問題或許是問題,但不是大問題。

          他們不可能一下就虎軀一震,王霸之力爆發,嚇得北漢俯首,遼國來降,同時收回幽州和山西。

          既然做不到,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

          如果能奪回幽州,把防線主體從河北平原變成西面山地總是好的,和遼國交手,在山地里打總比在平原上打好。

          他和向訓是各有考慮,說了自己的想法。

          不過老爹有些不快了,面露急切神色,“你們那些大道理某不懂,不過我定要往北打,打回云州去!你們別到官家那里嚼舌。”

          史從云和向訓相視苦笑,心里都明白老爹史彥超為什么這么急切,也理解。

          史姓可能是從新疆或者蒙古遷徙到云州的沙陀人后代,不過事情已經說不清了,因為老爹把那當成了他的故鄉。

          從晉陽往北到云州那一帶唐末以來經常打仗,人來人往亂得很,死人是家常便飯。

          老爹跟他說過,他是被一個云州老軍漢收養大的,長大些后后來順理成章留在軍中,自小連父母是誰也不知道。

          等史彥超十多歲正值青春年少時,他的養父箭傷發作疼死了,剛好兒皇帝石敬瑭把十六州獻給遼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