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過關斬將新書 > 第210章 想啥來啥(感謝各位訂閱正版)

      第210章 想啥來啥(感謝各位訂閱正版)

          又到了春季廣交會的時間。

          這一次,李衛東除了帶來了空氣炸鍋之外,還帶來了多士爐。只不過這一次,李衛東的目標并不是賣貨,他對這一屆的廣交會,已經有了全盤謀劃。

          “李廠長,這就是你上次說的那種新產品吧?”馬德興望著多士爐,接著說道:“這東西我見過,是烤面包機吧?又一次我接待外賓的時候,陪著外賓吃早餐,就看到外賓用這個東西烤面包!”

          “對,是烤面包用的,英文名叫Toaster,港島那邊管這個叫多士爐。”李衛東開口答道。

          “這東西的市場怎么樣?”馬德興開口問。

          “馬處長,你想啊,老外頓頓得吃面包,所以這種多士爐,肯定是有市場的?!崩钚l東接著介紹道:“我已經做過市場調查了,這種多士爐,在美國市場的零售價接近一百美金!”

          中國企業大舉進軍家電領域之前,市面上家用電器的售價普遍是偏貴的。

          這與勞動力是否廉價其實沒啥關系,主要是因為西方始終是秉持根據市場需求定價的原則。

          就比如中國入世以后,很多歐美日的家電品牌都開始在中國設立工廠,利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進行生產,然而他們的產品,卻并沒有因為使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而在售價上有所降低。

          中國的家電企業,同樣使用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做出來的家電卻要比歐美日的品牌便宜不少,在市場上就占據了優勢。

          國外資本家們選擇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只是為了少給點工錢,自己多賺一點,他們省下的這部分人力成本,肯定揣進了自己的腰包,怎么可能讓利給消費者!

          基于資本家打死不肯降價的緣由,在八九十年代,家用電器普遍是比較昂貴。而一旦中國的企業進入到某個家電領域,那么這種家電很快就會被賣到白菜價。

          八十年代一千多塊錢的電視機,自從能國產顯像管以后,降到了三百多塊錢一臺;九十年代四五千一臺的微波爐,自從中國能生產核心零部件后,降到三百多塊包郵。而即便是國產微波爐已經降到了三百多,松下的微波爐依舊賣三千多,能坑一個是一個,就是不降價!

          像是多士爐這種簡單的小家電,后世大品牌的產品,也能在百元以內買得到,在八十年代末的美國,卻要賣到接近一百美金。

          馬德興聽了這個價格后,很滿意的點了點頭,他開口說道:“如果市場零售價是100美金的話,那么成本怎么也得七十多美金吧?那你打算賣多少錢?”

          “這種多士爐,并不是新產品,在歐美國家已經出現了幾十年了,所以我們想要把產品賣出去的話,肯定不能賣得太貴。賣貴了的話,人家還不如自己生產呢!

          所以我琢磨著,一臺多士爐,賣四十多美金!差不多是國外生產的六成!這樣外商覺得有利可圖,才會來買咱們的產品?!崩钚l東開口問道。

          “哦,四十美金的話,賣兩萬臺,也有八百萬呢!”馬德興很滿意點了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