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73章 紙終究包不住火
啪的一聲,趙主任給了自己一耳光:“是真的!”
韓主任喃喃地說:“三個月不到,一共13篇cns,這是人做出來的事嗎?”
據說cns歷史上華人文章最多的記錄是14篇,那是好多年積累的數目。
有些手握幾篇cns的超級大牛,有些牛逼的,也是一年一篇的節奏,哪有這樣短時間發13篇,幾篇幾篇一次發,還同時成為三大期刊的封面文章,空前絕后呀。
而且楊平這種文章全是做機理研究的,在生物醫學領域,論出成果,結構研究比機理研究要容易很多,所以結構研究的發文章比機理研究的也要容易很多,這是公認的。
做結構的大牛有時候可以一兩年搞一篇cns,但是做機理研究的很多終其一生擠不出一篇cns。
楊平現在所有論文都是醫學原理性研究,也就是,放到別人身上,一輩子有一篇,已經算是集才智、勤奮與運氣于一身。
“怎么弄?請一對獅子來三博熱鬧幾天?”
夏院長擺擺手,摸出一顆藥丸塞進嘴里,含糊地說:“算了,人家都不想刺激我們,怕我們老骨頭經受不了,將橫幅和官網的數字改一改吧---,讓院辦跟省廳打個電話,把我去省廳的會議推掉,我要緩一緩,現在全身不得勁。”
---
綜合外科門診現在十分忙碌,以張宗順為首的老專家忙得精疲力竭。
他們是三博醫院最遲鈍的一群人,暫時還沒有接到消息,主要是太忙,沒時間看手機,而且好多人也不關心群里亂七八糟的消息。
像張教授這種手機玩得順溜的,現在正忙得不可開交,手機在口袋里還沒摸過。
心臟外科的老專家曹震山教授原來是阜外醫院的心臟外科教授,被張宗順教授拉到三博醫院,曹教授到南方試著生活幾個月,發現不錯,于是決定留下來發揮余熱。
“老張,這樣下去不行,你看今天我看了差不多一百個號,百分之八十不是什么高難病例,在普通門診可以解決,這樣是浪費醫療資源呀,我們綜合外科定位是高難病例,你看,什么感冒都往這里擠。”曹教授抱怨。
張教授也正在思考這個問題:“我和楊教授正商量這個問題,咱們是不是取消門診掛號,采用轉診制度,以后我們所有門診病人必須由其他醫院同行轉診。”
一頓牢騷之后,曹教授說:“不過今天真有個高難病例,14歲的孩子,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特別嚴重,跑了南都省幾家醫院,都說要上帝都阜外醫院或安貞醫院,家屬是南都省人,聽說我們綜合外科很厲害,跑來碰碰運氣,我還沒有答復病人,告訴他明早給他們答復,不知道楊教授能搞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