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全球廢土:避難所無限升級 > 第七十四章神奇硝石,換取情報!

      第七十四章神奇硝石,換取情報!

          “苦味酸!”

          作為大名鼎鼎的“黃色炸藥”(TNP),也被稱為“苦味酸炸藥”。

          它的成分是“三硝基苯酚”,經常性的被與諾貝爾的“安全炸藥”,“TNT”搞混。

          1771年,英國人皮特·沃爾夫合成出一種染料。

          他將濃硫酸、硝酸和苯酚(可能是煤焦油粗酚精制或靛藍,當時的人不知道苯酚)混合處理,獲得了一種帶有強烈苦味的,模樣呈明黃色的結晶粉末,因此它被賦予了“苦味酸”的名稱。

          當時的人們只是拿苦味酸染衣服、做涂料而已。

          在當時的染料界,三硝基苯酚的名字常常就是“黃色”,人們用了整整100年的苦味酸染布料,卻從沒想過如何把它弄炸。

          1871年時,法國巴黎一家染料店的伙計遇到了難題,有個積壓的黃色染料罐似乎銹死了,無論如何都擰不開,于是逼急的伙計們決定采用最簡單粗暴的方法開罐——砸!

          而且還找來的錘匠是個80元的大鐵錘。

          這一下,錘匠牟足了力氣,一錘子下去!

          沒想到罐子“轟”的一聲炸了,整個染坊頓時坐了土飛機,只剩下一幫渾身五顏六色的幸存者在廢墟中呻吟。

          經過多方調查,人們排除了罐子里藏有不明爆炸物的因素,將問題鎖定在苦味酸罐子上,人們突然意識到--

          “黃顏料被錘擊引爆了!!!”

          這件事在社會上引起了轟動,人們紛紛為“黃顏色”而擔憂。

          但當時的法國軍方卻眼前一亮,這分明是上天送來了最佳的軍用武器,“黃顏色”在長期的使用中證明了它的安全性,它還可以被簡單的大規模制備。

          隨后法國人“尤金·圖爾平”率先研發出了炮彈的“苦味酸壓入法”,也賦予了它“麥寧炸藥”的名稱,即“melinite”。

          這個名詞很多人陌生,但要說起1897式75mm野戰炮所有人都很熟悉,也就是李云龍的“意大利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