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0章 怎么不掐死你(求月票)
奧斯卡的影響力早就已經不局限于米果,而成為了一個世界著名的電影獎項,很多電影人都以獲得奧斯卡獎的肯定為榮。
奧斯卡影帝影后尤其難拿。
能獲得奧斯卡影帝的提名已經足以證明演技,而要在五人的競爭中取勝,則更加考驗一名演員演技的火候和在全片中的發揮是否平均。
基于評委們的高標準、嚴要求,以及演員職業生涯中演技的起伏,即使強如阿爾·帕西諾、羅伯特·德尼羅這樣的實力派“老戲骨”至今也都只分別獲得了一次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
不用轉頭去看,郝運都知道萊昂納多一定是兩眼泛紅的看著他。這廝本來就對《海邊》沒找他演耿耿于懷。
小李子、布拉德·皮蛋這種其實根本不算什么。
愛爾蘭演員彼得·奧圖——電影《末代皇帝》中,他飾演了溥儀的外籍老師——第一次獲得奧斯卡最佳男主角提名是在1963年的第35屆奧斯卡金像獎上。
那一年他主演的電影《阿拉伯的勞倫斯》獲得了包括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獎在內的十項提名,最終斬獲七項大獎,成為了留名影史的一部經典電影。
第一次惜敗而歸之后,他之后又先后憑借電影《冬之獅》、《萬世師表》、《豪門怪杰》、《特技替身》、《我的好年華》和《末路愛神》提名奧斯卡最佳男主角獎,可惜,這八次提名沒有一次令他成功封帝。
郝運第一次提名就拿獎。
不僅拿獎還拿了最佳導演和最佳男主角,這就很難避免讓人懷疑他給評委送錢了。
如果非要解釋,除了郝運的實力確實強,大概就只能歸功于他不僅是個成功的演員,還是個成功的編導、音樂人、暢銷書作家這個原因了。
從來沒有一個人能夠把自己的影響力覆蓋到這么多領域。
反倒恰好迎合了奧斯卡人數眾多,而且構成分散的評審團機制。
其他演員很難一次性的滿足這么復雜的評審團。
而郝運卻不一樣,評審團里的人,如果你不喜歡這個類型的電影,那你喜不喜歡音樂,如果你連音樂也不喜歡,那你喜歡閱讀嗎?
甚至就連郝運華夏武術家的身份,可能都撓到了某個評委的g點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