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陽間借命人講的什么 >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重疊的歌謠

      第一千六百二十九章重疊的歌謠

          入川之前,我們先找了一個休息站停了下來。

          我拿著陳疏雨收集到的資料道:“石達開寶藏的資料怎么會這么亂?有些還跟張獻忠沉船重合了。”

          林照道:“石達開寶藏的事情本來就眾說紛紜,還有人說,石達開寶藏有三處。尋找寶藏的口訣,也有不少版本。石達開寶藏是不是真的存在,誰也沒法定論。”

          “張獻忠寶藏倒是只有一個說法,那就是在泯江口沉船。”

          (由于小說中不能出現(xiàn)真實地名,所以略有改動,諸位讀者見諒!)

          “不過,傳說這種東西,傳著傳著就傳混了,說不定,就是有人把兩處寶藏的傳說捏在一起了。”

          我擺了擺手道:“你先聽我講,我們先說張獻忠的寶藏。”

          傳說,一代梟雄張獻忠為了擴充軍庫,養(yǎng)活軍隊,從王公貴族手里搶走了不少寶-貝,甚至是后來,為了滿足一己私欲,就連老百姓也不放過,他所到之處都被洗劫一空。

          張獻忠在兵敗之前,他收藏的寶物全部都埋葬進了泯江,寶藏數(shù)量富可敵國,沉船的位置大概是在泯江口。

          后世考古學(xué)家,曾經(jīng)組織打撈過張獻忠寶藏。

          打撈上來的物品里,有兩樣?xùn)|西讓專家極為迷惑。一件是一枚看似普通的五銖錢。

          五銖錢出自海昏侯墓葬,海昏侯墓是漢朝時期,漢廢帝劉賀的墓葬,而張獻忠則是明朝末年的起義將領(lǐng),兩人根本就不屬于一個時代,漢代的五銖錢怎么會跑到張獻忠的手里呢?

          有人猜測,張獻忠生前對古錢幣非常感興趣,從別人手中搶來了這枚五銖錢,并據(jù)為己有,死后還帶進了墳?zāi)估铩?br/>
          但是很快,專家就又被另外一枚錢幣所震驚,那就是“利用通寶”,利用通寶是清朝康熙年間,吳三桂反叛的時候,鑄造的錢幣,它為什么會出現(xiàn)在了張獻忠的寶藏里?

          張獻忠肯定不能穿越到康熙年間收藏吳三桂的錢幣。但是,石達開可以做到。

          那么,我們可不可以認為,當時發(fā)現(xiàn)的沉船,其實并不屬于張獻忠,而是屬于石達開?只不過,它的位置是在泯江,而不是石達開兵敗的大度河,才沒讓人往一起聯(lián)想。

          我說到這里時,稍稍停頓了一下道:“張獻忠,石達開兩處寶藏的尋寶歌謠,有一個極為相似的重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