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我在民國打醬油小說免費閱讀無刪減 > 第一百六十四章、學校開業典禮(求月票)

      第一百六十四章、學校開業典禮(求月票)

          而新式學堂招生的消息早就散出去了,聽說進去讀書,只需要交很少的書本費,和一天不到一分錢的伙食費,就能吃上飽飽的一頓大米飯。

          許多難民孩子都盼著學校早日建好,能進去讀書,而那些從難民變成了工人的家庭,顯然也能支撐著孩子的學費。

          每個父母都希望子女能長大有出息,中國家庭就更是講究這些了,只要有機會,都要送孩子接受教育,現在能有這樣一個機會,都倍加珍惜。

          “開學的日子定了么?”錢玄問道。

          “9月1號!”湯皖回道。

          這么一算,也就剩下20來天了,教科書都已經印制好了,剩下的就是老師的問題了,湯皖把目光移到湘虎身上,叮囑道:

          “最近這些日子,我教教你,該如何上課,想來應該問題不大,等到正式上課了,幾天就能適應。”

          “嗯!”湘虎滿口答應。

          事實上,以湘虎北大學生的學識,當一個小學老師倒是浪費了,基本不存在什么難度,關鍵在于教學的方式,一時難以改變。

          小時候都是在私塾的教育模式下學習的,私塾老先生只管教背書,識字,其他全靠死記硬背,哪還會講究方式方法。

          迅哥兒在《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中就寫到了這一段,老先生在搖頭晃腦的讀著:“鐵如意,指揮倜儻,一座皆驚呢......;金叵羅,顛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而迅哥兒與同學在下面啥也聽不懂,于是,就玩起來指甲套盔甲的游戲等。

          所以,湯皖著重對湘虎強調的,就是教育方式要變得溫和,耐心的講解,要讓學生能聽的懂老師說的話,這樣才能明白課講得是什么。

          湘虎腦子靈活,學的很快,沒幾天就基本掌握了湯皖所表達的要點,另一邊,迅哥兒也是經常來觀摩新式教育法,總是會說上一句:

          “要是以后都是這樣就好了,只死記硬背,不融會貫通,要不得!”

          8月底的時候,北方的天氣正是最盛的時候,雨水又少,所以既悶熱又干燥,但新式學堂的工地上,卻是依舊在干的熱火朝天。

          工人們正在加班加點的做掃尾工作,圍墻建了一人多高,給教室裝上明亮的窗戶,運送特意定制的課桌椅子,操場上再鋪過了一層細沙后,只需再鋪一邊,這個工程就算竣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