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秘閣

          眾人紛紛頷首。

          “可還有嗎?”劉汲無奈再問。

          “沒了。”翟汝文趕緊搖頭。

          “好了,今日鴻臚寺那邊的消息暫且如此安排便可,剩下且等消息……”眼見如此,劉汲無奈總結道。“翟客卿(鴻臚寺卿別稱)繼續與兀林達贊謨交談,官家所言幾個條件是一絲不能動的。”

          翟汝文再度俯首稱是。

          “諸位可有別的疑難之事?”劉汲吩咐完畢,復又相對他人。

          “眼下之事除了議和,哪里還有別的疑難?”吏部尚書劉大中出言感慨,卻是拱手相對上方幾人。“諸位相公,胡銓你們真的不管管嗎?他在邸報上說我們是‘奸邪小人’,說我們為了‘私固相位、大部尚書、侍郎位’,將有‘堯舜之資’的陛下‘導于石晉(石敬瑭后晉)’,就差說我們這些人盡數當斬了……這到底算什么?”

          劉大中說完,幾位宰執也好,同在秘閣中的其余十幾位大臣也罷,齊齊喟然。

          說實話,官僚之中,贊同議和的固然很多,沉默配合的也挺多,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強烈反對議和的人同樣存在,而且也不少。

          之前趙官家一力主戰,下方主張議和的群情洶涌,就顯得主戰的一時抵擋不住,而一旦官家扔了此事,朝廷真就開始議和,這些主戰派成為反對派,卻也顯得群情洶涌。

          而這幾天,諸相公因為承上啟下,不得不遮掩自己原本立場,一力維持大局不提,宰執之下,三個最大的主戰派代表卻已經顯露了出來,秘閣之中的刑部尚書王庶便是最大的一個主戰之人,這是上層官僚的代表;而中下層官員那里,也有很多,尤其是年輕的胡銓在邸報上最為活躍,昨日根本就喊出了議和者斬的口號;至于民間,也出現了一個意想不到的主戰之人,卻正是胡寅之父,胡安國。

          這位大儒的理由說起來跟趙官家還有點像——一旦議和,建炎中興的那口氣就斷了,就再難續上了,以后再想戰,未必就能起來。

          面對著這種情況,身為朝廷重臣,卻還是得跟之前一般——所謂盡量維持大局,不要讓任何人掀了桌子。

          “不能處置胡銓。”想了許久,趙鼎硬著頭皮對道。“此時一旦處置了胡銓,便坐視了我們是徇私之人……須知道,此時議和,只是為了迎回二圣,收取京東,稍作修養,并非是要真棄了兩河,從此茍安!”

          劉大中搖頭不止。

          言至此處,似乎想起了什么一般的趙鼎復又看向翟汝文:“翟客卿,兄弟之國一事提都不要提,論都不要論,若此時坐實了這個兄弟之國,將來如何再戰?”

          翟汝文俯首以對,也忍不住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