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獲鹿

          而當日下午,就有牛皋、翟進、翟沖、邵云四個統(tǒng)制官累計萬余人,兵分兩路,一南一北,夾殺熊嶺進發(fā)向東,以為后援。

          正月十七上午,董先、張玘二將便抵達幾乎算是太原府最東面的壽陽縣東部,來到了著名的綿蔓水,并與小股金軍發(fā)生交手。

          所謂綿蔓水,乃是滹沱河支流,也正是那條穿越井陘,經歷了背水一戰(zhàn)的著名河流。

          同時,御營左軍都統(tǒng)、延安郡王韓世忠親自帶領以御營左軍為主、解元為首的七名統(tǒng)制官,近兩萬五千御營戰(zhàn)兵,外加一萬余民夫、輔兵走殺熊嶺北側道路進發(fā)。

          待到這日下午時分,也就是仁保忠匆匆折返回太原的同時,以牛皋為首的四名尾隨其后的統(tǒng)制官也分南北,分別抵達了太原府最東面的盂縣與壽陽縣。

          正月十八,仁保忠一早便帶上任命北返。

          上午時分,趙官家則親自引龍纛,在楊沂中、劉晏兩位班直的護衛(wèi)下離開了太原城……隨行的,包括御營總都統(tǒng)王彥、御營騎軍副都統(tǒng)李世輔,以及自后方抵達匯合沒多久的御營后軍副都統(tǒng)吳璘。三人往下,又有十五名統(tǒng)制官,所率諸部,乃是此次北伐中幾乎沒有任何減員、堪稱生力軍的三萬御營后軍與一萬五千御營騎軍中的黨項輕騎。

          如此之眾,加上本就有四千的御前班直,本身具有豐富戰(zhàn)斗經驗的六萬黨項輔兵,再加上諸如日本武士、潑喜軍、以備咨詢這些雜七雜八的人,總計十一萬眾必然是有的。

          當然,如此之眾,日行軍不過三十里,卻是沿著殺熊嶺南側大路,經榆次緩緩向東。

          而這次出兵之盛大,基本上蓋過了其他所有訊息……無論是作為先鋒的董先、張玘二將配合默契,成功攻克綿蔓水畔本就沒有多少駐軍的平定軍首府平定城,逼近了狹義上的井陘道口;還是酈瓊部一萬眾自上黨盆地轉入遼州(后世左權縣一帶);又或者是大同府方向王德率部折返過了雁門關,都無人在意。

          正月十九,風平浪靜,諸軍進發(fā)不停而已。

          正月二十,心急火燎的王德率先行自大同歸來,引軍兩萬進入太原盆地,而得知此消息后,隨軍相公呂頤浩也旋即啟程,他只帶領數千部隊與兩萬馬擴精選出的民夫,攜帶大量輜重,外加隨軍的大部文官向東進發(fā)。

          這日下午,正式進入井陘范疇的董、張二將忽然在百井寨遭遇金軍主力,猝不及防的宋軍一時難克,不得不后撤十里扎營。

          正月廿一,經過三日從容行軍,趙官家所率主力抵達壽陽縣境內,而吳玠率一萬契丹陰山援軍,一萬五千西蒙古援軍,外加剩下的一萬御營后軍,也越過忻州,進抵太原盆地。

          隨即,李彥仙率剩余的陜洛部隊,約一萬眾,外加王德的兩萬眾,合計三萬戰(zhàn)兵一起啟程,一日內便向前追上了呂頤浩。

          也就是同一日,牛皋、邵云、翟進、翟沖與董先、張玘二將在井陘內匯合,六名統(tǒng)制官輪番上陣,通宵達旦,卻是一舉攻克百井寨,奪取了井陘前段要害,并于后半夜遣使向身后的趙官家報捷。

          正月廿二,距離董、張二將出發(fā)已經足足七日,吳玠終于自太原整軍向東,他在留下一萬守軍分布太原、西河后,率領以契丹、蒙古、黨項、奚等輕騎援軍為主的部隊,向東啟程。

          到此為止,宋軍只是自太原出動向東的戰(zhàn)兵,便高達十四萬之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