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秦鐘 > 第32章 欲取先予

      第32章 欲取先予

          秦鐘的異軍突起讓鄉上的頭頭腦腦們眼前頓時一亮,于是便緊鑼密鼓的運作起來,其時秦鐘還在縣上開表彰會,鄉里面便把這層意思向縣上的領導大體說了一下。

          “不行!”何書錄一句就擋了回去:“你們什么意思?想讓上面知道你們不拘一格還是想讓上面覺得你們工作有魄力?”

          何書錄一向說話溫文爾雅,這種剖心剔骨似的誅心之語很少說。

          鄉檔位書錄孫才子沒敢吭聲,鄉管事李文鼓起勇氣說道:“村里沒有男人,李二毛老得走不動路了,能不能讓秦鐘先跟著鍛煉一段時間……?”

          “不行!李二毛是有些老了,你們鄉上可以考慮從其他渠道解決村干部人選,但秦鐘不行!”何書錄很堅決,“我們過去的許多事情往往就是這樣,一俊遮百丑,一樣好似乎樣樣都好,扶上馬還送一程,結果怎樣,教訓還少嗎?”

          見大伙不解,何書錄語氣緩和了下來,耐心解釋道:“毋庸置疑,秦鐘天性純樸富有正義感。但僅憑這一點并不能成為他可以勝任村官的條件,第一他年齡太小、第二他不是檔員、第三他不懂農業、第四他不懂經濟,第五他連戶口都沒有,他怎么帶領群眾奔小康?”

          李文還想力爭,馬大人看了他一眼,他便不吭聲了。

          從何書錄屋里出來,馬大人對李文說道:“按理說村官任免鄉里就能決定,何書錄的指示非常非常重要,你們要慎重,不過秦鐘那里先加意培養培養也好,如果能出點成績最好。”

          李文是個人精,一點就透。大人的話無疑讓他豁然開朗。

          李文和孫才子兩人原是農大同學,畢業后一起分到青羊縣,又各自分到了不同的鄉上,都是從基層一步一步干上來的。去年冬天,蓮花埠鄉鄉管事朱胖子因經濟問題、生活作風問題壞了事,連帶著原鄉檔政班子受連累,李孫兩人這才奉命調到蓮花搭起新班子。

          蓮花鄉屬于那種真正意義上的山區窮鄉,前任班子在任期間幾乎沒有任何作為,李文和孫才子到任后面對這樣一副爛攤子簡直一籌莫展。

          第一件令人頭疼的問題就是錢的問題,沒有資金什么事情都辦不成,二是缺少勞力,蓮花鄉所轄各村寨,男勞力十有八-九出去打工,村子里剩下的都是老弱婦孺。一沒資金、二沒勞力,再好的設想都是白搭。

          更令人頭疼的是,鄉里給村官們補貼的那點錢根本是杯水車薪,許多村干部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條件也跑出去打工了。由此而造成了鄉總地的許多舉措和政令幾乎不出蓮花,更遑論落實到村寨里了。

          鄉里開個聯席會議,各村來的多是些奶著孩子的婦女和流著鼻涕小孩,這些人都是各村村干部的留守家屬;要么就是像李二毛那樣的老山羊,聾三瞎四亂打岔,你說“買席”他聽成“趕集”,你說“上山”他聽成“曬氈”,你說“紅苕”,他聽成“球毛”,經常搞得會場笑成一團,弄得李、孫二人哭笑不得舉步維艱。

          農村有句順口溜:村看村,戶看戶,群眾看干部,干部看支部。農村工作本來相對松散,如果沒有村干部,村子就成了一盤粘不到一起的散沙。

          孫李二人達成共識:當務之急,就是要解決村干部問題,哪怕是筷子里面拔旗桿也行。

          好不容易冒出個秦鐘,何書錄還不同意。孫李兩人私下里交換了一下意見一致認為:何書錄剛正不阿、原則性強,是個好書錄。

          但他這幾年事務性瑣事太多,兼之快到退休年齡了腿腳便有些跟不上,到下面跑的次數因此就少了,對偏遠山村出現的新情況了解不夠透徹。倒是馬大人常下鄉,對農村的事情看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