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輕視
“遵命。”劉訓喜道。
說實話,被派到晉陽這一年,無論是王重盈還是王珂,對他都不錯。豪宅美人,兵權在握,引為心腹,與河東那會不可同日而語,簡直可以說是一飛沖天。
他也是有良心的。王珂如此待他,當然不希望王珂失敗。如今頓兵汾水數日,偷渡過河的數百人為賊所滅,今天還丟了個大臉,士氣已然受到影響,實在不能再拖下去了。
是成是敗,都得打了!
……
鐵騎軍自延水關渡河,抵達了對岸的永和關。
之所以選擇此處,而沒有去南邊的其他關渡,當然是因為永和關的守將已經被說服降順王瑤,不再構成阻礙。
全軍渡河完畢后,一日間奔行六十里,永和縣開城迎接。
五月初六,大軍東行至八十里外的隰州理所隰川縣。
隰州城門緊閉,刺史兵少,不敢應戰,但也不想投降。
他是個很油滑的人,遣人出城送了錢兩萬緡、絹五萬匹,外加部分糧草,然后便嬰城自守去了。
王家子孫的內戰,他們不想摻和。
王珂實力強,贏的可能性居多,但王瑤有夏軍支持,說不定就翻盤了。這個時候表態,那與賭博無異,不如保境安民。
離開隰州城后,鐵騎軍又北上九十里外的石樓縣,該縣同樣交了一批糧草,但不表明態度,竟是與州府一般無二。
石樓縣再往北,有一座當道關城,曰平津關,有晉兵駐守,控制著這座最好走的驛道。那邊,已經是石州地界了。
算了算所攜帶的糧草后,折嗣裕決定留一部分兵馬在此監視,大隊退回永和縣,并將消息快馬送至長秋驛,報給邵樹德知曉。
“晉師未至。我想了想,總這么等也不是辦法。”邵樹德找來了兩位主要幕僚陳誠和趙光逢,道:“看王珂四處遣人大造浮橋的樣子,其應是要猛攻了。”
晉州九縣,州理臨汾及軍事重鎮霍邑早就被拿下。裴氏東眷、洗馬川兩房聯手發力之后,洪洞、趙城、襄陵、神山、冀氏五縣次第來降,唯汾西、岳陽兩縣仍在負隅頑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