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控扼西北
清朝是乾隆晚期。
總體來看,適度的戰爭是有利于保持國家整體武力水平的。而且不僅僅是邊地軍團的水平,內地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鍛煉——安史之亂爆發后,唐廷還在河北追回了一支前往范陽的三千人規模的軍隊,以免落入安祿山之手,這是內地輸往邊疆入役的。
北宋禁軍雖然整體稀爛,在金人逼近的時候,幾乎一哄而散,但在西北,因為戰事的存在,也維持了一定規模的有戰斗素養的山地步兵。
另者,這也有益于維持朝堂平衡。
“陛下,其實靈州土團底子還在,如果北方大局已定,可將其調入劍南?!瘪T道建議道。
邵樹德驚訝地看了他一眼。
這馮道還是靈州的父母官嗎?居然上趕著驅使本地百姓打仗,夠狠。
“朕會通盤考慮的?!鄙蹣涞曼c了點頭,說道。
未來一旦平定西域,在那個地方駐軍就成了難題。禁軍是不可能去的,那么內地這些有點底子的土團鄉夫就可以派上用場了——雜牌軍士兵同理。
唐代是通過招募“長征健兒”的方式,在當地授田,介于軍屯和府兵之間——《縛戎人》的主角就是少年時代隨父親一起應募前往交河的。
這種兵的戰斗力不好不壞,但唐廷在西域的外交搞得十分不錯,于是便維持下來了。整個西域,其實也就三五萬唐兵,少的時候甚至不足兩萬,根本不足以掌控那么廣闊的地盤,必須大量依靠部落蕃兵,這
就需要統治和外交的藝術了。
大夏在西域的政策,可以部分借用唐朝的,但也可以更進一步,因為如今的國力很顯然是超過前唐貞觀年間的。
“讓氏叔琮來見朕。”邵樹德下令道。
.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
網頁版章節內容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內容
請退出轉碼頁面,請下載好閱小說app閱讀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