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有一類人,就最喜歡蹭這種熱度。比如,大家耳熟能詳的汪倫。這人,就是唐朝某個犄角旮旯里的一名富農。放在史書里,這種小人物,根本不值得浪費筆墨,只用“百姓”兩字代表即可。可就因為他請李白喝了幾頓酒,臨行時,又大方地送了不少值錢的禮物。結果,這個唐朝農民,就這樣出現在李白的詩里。直到千年之后,大家依舊知道這家伙的名字。從此千古留名。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套路深。可以說,汪倫這波買賣,做得是一點不虧。而這個熱度,也是蹭出了精髓。同理。若是應援團的詩詞足夠優秀,甚至超越了商品……不,是名妓本身。這些女子,也可以借著機會一飛沖天。一首詩詞,成就千古留名。雖然我實力不如你,但,我就是名氣比你大,就是能流芳后世。這么大的名聲,難道,不值得一個花魁的名頭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