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三章 李廠長駕到(二更)
“沒問題,李廠長,下班之前給你送過來。”王會計說完提著錢走了出去。
如今李衛東拿自己的錢補貼服裝廠,這十萬塊錢投進去,總不能沒個說法吧,服裝廠自然得出一張借條給李衛東。
從財務的角度講,服裝廠賬目上突然多了十萬塊錢,也需要有這么一張借條,來說明這十萬塊錢的來龍去脈,要不然平不了賬。
這位王會計,算是服裝廠內李衛東比較可以信任的人。
王會計名叫王凱平,不到三十歲。當年王凱平剛參加工作時,在運輸公司的會計處跟著李登科當學徒,是李登科手把手帶出來的徒弟,跟李文東也算是師兄弟。
后來服裝廠缺會計,王凱平被調到了三產的服裝廠,在服裝廠里擔任會計。
如今李衛東初來乍到,也沒有可以交心的心腹手下,于是乎王凱平就成了李衛東首先要拉攏的對象。
作為一個企業的最高管理者,有兩樣東西必須抓在手里,一個是人事權,一個是財權。說白了就是管住人和管住錢。
服裝廠好歹是國企,職工也都是正式的國企職工,想要掌握人事權,不是一時半會的事情。
但財權就容易的多,李衛東向服裝廠注資,然后再加上王凱平這個會計的幫助,財權自然而然的被李衛東所控制。
對于服裝廠這種窮的叮當響的企業來說,只要能管住錢,那么控制服裝廠就容易許多。
李衛東承諾的,補上過去三個月的工資,這是要立即執行的,發了工資,才能夠穩住人心,員工才會心甘情愿的干活。
至于報銷醫療費用,這是八十年代國企的規矩。當時還沒有醫療保險,職工的醫療費也都是由企業承擔。
好在那時候看病不貴,三毛錢的掛號費,五分錢的藥費就能治病。至于CT、磁共振之類的檢查,那得是大城市的大醫院才有的,一般醫院也買不起,用個聽診器湊合一下吧,誤診了算你倒霉,反正那時候也沒有醫療糾紛這種說法。
三個月的工資發下去,服裝廠的職工歡天喜地,即便是王阿姨這種當過托的,在拿到錢的時候,也無法再對李衛東產生怨恨。
砸了一波錢,人心算是穩住了。
次日一大早,李衛東便召開了會議,討論服裝廠未來的發展方向。
服裝廠的組織架構很簡單,老廠長退休了,換成了李衛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