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自己人好辦事(求訂閱)
所以在整個九十年代,駕校的培訓資源,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那時候想要去駕校學車,得托關系走后門,也因此那個時代的駕校教練,又牛又拽又兇,想上車練習,就得給教練送禮,要不然就別指望碰方向盤。
當時學駕駛的人,都是為了開貨車賺錢,早一點學會開車,就能早一天拿到駕照,也就可以早一天賺錢,所以也只能好好巴結著教練,只求可以多摸幾把方向盤。
駕校本來就是一項暴利行業,而在九十年代,還沒有民營駕校,公辦駕校處于壟斷行業,那利潤就更是十分驚人。保守估計的話,當時駕校利潤在五成以上,這個利潤率比煙草行業還要夸張,畢竟煙草行業賺到的錢,大部分都交稅了。
這種暴利的行業,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放在平時的話,就算是李衛東拿著錢去找王長勝,甚至讓交通局占大股,王長勝都未必肯讓李衛東辦這個駕校。
但是現在不同了,運輸公司遇到了困難,幾千待業職工要吃飯,如果辦一個駕校,能夠解決部分待業職工的飯碗,交通局還不用出錢,那王長勝當然不會拒絕。
對于王長勝而言,運輸公司的那些待業司機,都是負擔,那些老舊的解放車,也跟廢鐵差不多。
如果能夠廢物再利用,讓待業司機自己養活自己,減輕交通局的負擔,何樂而不為呢!
然而對于李衛東來說,這些待業司機,乃至那些賣不出去的老解放,可都是資源。
在當時,一下子找三四百個經驗豐富的貨車老司機,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除了運輸企業,別的地方還真找不到。
而且三百輛教練車,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湊齊的。正常開駕校的話,想要湊二三十輛卡車當教練車,就已經是很費功夫的事情了。
運輸公司的待業職工當中,除了司機,還有很多是行政后勤人員,這些人都有工作經驗,一上手就能工作,李衛東連招新政后勤人員都省了。
至于駕校的管理,也不用李衛東親力親為,他打算仍然使用運輸公司貨運處的那些老人。
李衛東本來就當過貨運處的調度,對于整個貨運處的情況還是比較了解的。
貨運處里有本事的人,基本上都已經另謀出路了,留下來的都是些能力一般、水平有限的老實人。
指望這些人去開拓進取,肯定是不可能的,就連做個守成之君,這些人的能力也有些勉強。
好在駕校是壟斷企業,而且還是稀缺資源,所以不需要去開拓進取,更不需要出門拉業務,坐在家里等生意上門就行。這些水平一般、能力有限的老實人,還不至于連這種事情都搞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