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7章 良心企業(yè)啊!
讓客戶貸款買車,富康農(nóng)機則從銀行獲得一些返點,雖然錢不會很多,但蚊子再小也是塊肉,積少成多也能小賺一筆。
貸款歷來都是汽車銷售的一大殺器,如果不能貸款買車的話,汽車的銷量最少也是直接腰斬。
也正是因為可以貸款買車,所以很多年輕人才能開上豪華品牌的汽車,而那些做生意的小老板,也才能開百萬豪車出門談生意。
在1995年,買一輛三蹦子大概就相當于二十年后買一輛家用汽車,能不能貸款,對于三蹦子的銷量,絕對有質(zhì)的影響。
幾千塊錢在當時而言,可不是一筆小的數(shù)目,有些人在親戚朋友那里借一圈,都不一定能借的到。如果能貸款的話,那就輕松多了。
雖說九十年代的銀行利息非常的高,可那時候開三輪車同樣是很掙錢的買賣,只要肯踏踏實實干的話,幾個月就能還清貸款。
放貸這種事情,最怕的就是貸款方不還款跑路了。而富康農(nóng)機又是擔保人,若是貸款方跑路的話,富康農(nóng)機將會遭受損失。
放在后世的話,車長裝上一堆GPS,一旦逾期還款,立馬就能找到車,然后直接把車收走。還完款之前,小綠本都是在銀行手里,人家把車收走也是合法的。
哪怕車主把車上GPS拆了,可到處都是監(jiān)控攝像頭,車一樣跑不了。
然而在九十年代,沒有GPS,也沒有架空攝像頭,貸款人跑路會是一大風(fēng)險。
所以李衛(wèi)東將放貸目標,鎖定在了下崗工人這一群體。
下崗工人大部分是曾經(jīng)的國企員工,這類人有個好處,那就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在幾十年形成的國企體制下,企業(yè)負責員工一家人的生老病死,員工與企業(yè)早已經(jīng)密不可分。
哪怕員工下崗了,過往的體制仍在,員工家庭的日常生活,依舊被框在原來的家屬院當中,員工的各種人際關(guān)系,也依舊是原來那群人,他們就算是想跑都跑不了。
所以貸款給下崗工人,基本不用擔心他們會跑路。
如果是在職的國企工人或者機關(guān)事業(yè)單位人員想要貸款的話,李衛(wèi)東也很愿意,這些人同樣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
不過這種有正式工作的人,不可能去買輛三輪上街拉客。就算是有那個心,也沒那個臉面。
在后世,公職人員或者國企正式職工下班去開網(wǎng)約車,都要偷偷摸摸的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