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重生之實業大亨大結局 > 第717章 自主創新之路

      第717章 自主創新之路

      但是實際操作過程中,這個“各國自行處理”就是句廢話,肯定還是美國說了算。所以即便是《瓦森納協定》的成員國自行決定向中國出售某項技術,美國也會出來干涉。

      在科技和軍事領域,《瓦森納協定》可沒少卡中國的脖子,嚴重的阻礙了中國的發展,就好比芯片產業,就是受《瓦森納協定》影響最嚴重的產業。

      但這個《瓦森納協定》也逼迫中國不得不進行自主創新,最終在很多領域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化,等中國的技術成熟了,反而又搶走了西方的市場。

      從這個角度而言,《瓦森納協定》對于中國,也不是完全負面的,如果沒有這個《瓦森納協定》,或許在很多領域,中國仍然無法自力更生。

      《瓦森納協定》雖然是針對中國,但是也激發了中國的科技創新和發展,從長遠看,《瓦森納協定》逼迫中國不得不自力更生,算是幫助了中國。

      然而有一個國家,卻是《瓦森納協定》純受害國,那就是日本。

      二十世紀的日本,在科技方面完全不遜色美國,甚至很多領域的科學研究都超過了美國。即便是經過了“失落的三十年”,日本依舊可以靠著吃老本,在很多高科技領域站在世界前沿,這也從側面說明,當年日本的科技有多強大。

      然而科技發展最終還是要服務于經濟的,科技研究的成果,如果無法帶來經濟效益的話,那么科研的意義也將大打折扣。

      日本的科技雖然強大,但是日本的國內市場太小了,即便一億多人口都是高收入群體,但依舊無法給科研帶來足夠多的經濟收益。

      這也注定了日本的科研成果,需要投放到其他市場,才能產生足夠的獲益,來維持科研的可持續發展。

      所以日本熱衷于在全世界投資,他們在海外投資的同時,也將很多的技術帶到了國外,利用國外龐大的市場和日本自身的科技優勢,獲取高額的利潤。

      民間有一個說法,說除了日本本土之外,海外還有一個日本。這里指的就是日本在海外的巨額獲利。

      但日本再富裕,也耐不住美國三天兩頭的割韭菜。八十年代的《廣場協議》割了日本本土的韭菜,九十年代的亞洲金融危機又割了日本在海外的韭菜。

      這兩茬韭菜割完,日本元氣大傷,需要新的增長點,才能維持原來那種發展態勢。而中國顯然是當時最佳的投資地。

      中國在那二十年的經濟成長,是人類歷史上史無前例的。如果日本能夠將他們領先世界的科技,投入到中國市場,利用中國市場的高速發展,必然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然后反哺日本國內的科技發展。

      而且日本的科技,如果是去美國或者歐洲的話,必然會遭遇到很激烈的競爭,畢竟人家美國和歐洲的科技也不比日本差。

      但是在中國的話,日本科技不僅是獨占鰲頭,還能拉開了中國好幾個檔次,必然會快速的搶占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