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章 點對科技樹
而所謂的平臺化,就是利用同一平臺生產不同款式的汽車。就比如奧迪Q 5的生產平臺,給大眾用就生產出了途銳,給保時捷用就生產出了macan。這樣一個平臺能生產多款汽車,也就降低了研發成本。
大眾的這一招讓汽車生產進化到了第四個階段,而為了體現模塊化和平臺化的優勢,汽車企業紛紛向著多品牌化發展,一些大品牌的兼并重組大多發生在這個階段。
進入到二十一世紀以后,特斯拉進入到汽車行業。雖然特斯拉是系能源車,但仍然無法跳脫傳統汽車的生產工藝,那就是沖壓、焊接、涂裝和總裝這四大環節。
論起傳統生產工藝的話,特斯拉遠不如傳統車企,人家傳統車企做了幾十年的汽車,累積下來的生產和管理經驗,可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學會的。
所以早期的特斯拉一直受困于產能不足,當時很多人說特斯拉是在饑餓營銷,實際上是真的生產不了那么多汽車。
好在馬斯克卻有一個天馬行空的腦瓜,他搞出了一個一體化壓鑄技術,給汽車生產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這項技術讓汽車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大眾生產一輛汽車的時間,特斯拉就能生產三輛,汽車生產也進入到第五階段。
新技術使得特斯拉生產成本大幅度降低,當年土豪們花了八十多萬,買了續航300公司特斯拉,看看現在賣二十多萬的同款,深刻的體會了一次當“大冤種”的感覺。
不過二十多萬買車的也別覺得賺了,以特斯拉的生產成本,未來還有很大幅度的降價空間,大冤種沒機會當,小冤種總是免不了的。
特斯拉早期的一體化壓鑄,只是將車身的幾十個零件整合在了一起,這算是一體化壓鑄技術1.0版本。
而在此基礎上發展出的CTP技術,是現在新能源車生產的主流,算是一體化壓鑄2.0版本。
CTP技術全稱Cell To Pack,就是減少了或去除了電池模組,直接將電芯、電池殼整合掛到車身底盤中,也就是媒體上俗稱的“電池三明治”。這樣的話一輛汽車能節約300到500個零部件。
比亞迪在CTP技術上更進一步,研發出了CTB技術,也就是“電池車身一體化”的理念,算是一體化壓鑄技術的3.0版本。
這項實現了電機高扭轉的剛度,也讓車身的一部分參與了傳力和吸能。總的來說就是讓車動力更強,也更加安全。
……
王總帶著李衛東,又來到了另一間實驗室。
“這是我們研發的氫能源電池!”王總話音頓了頓,接著說道;“研發難度比我們想象的簡單,就技術層面而言,量產應該不是問題。”
“專利限制呢?日本在這方面幾乎有著專利的壟斷,要是搞量產的話,恐怕繞不過日本的專利。”李衛東開口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