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楊平 > 624章 神仙拔毛

      624章 神仙拔毛

      因此,當內側平臺骨質疏松并發生不均勻沉降,高度下降,低于外側平臺,壓力分布變得不均衡,內側得軟骨就磨損加快,引發骨關節炎。

      經宋子墨這么一說,徐志良也瞬間開悟。

      楊平微微點頭:“這個病人雖然是末期骨關節炎,但是從病史、查體和磁共振上判斷,滑膜炎的癥狀不重,而且疼痛癥狀集中在內側間室,這種情況如果把握精準,可以行單髁置換?!?br/>
      單髁置換,就是不用將整個膝關節換掉,只換一部分,一般換內側。

      “但是單髁置換也逃脫不了金屬成分,所以只能保膝,想保膝,只能運用張院士的理論?!?br/>
      果然是個聰明的家伙,想到這一點并不算什么,但在這個病例想到這點,說明宋子墨對膝關節骨關節的認識非常深刻與廣博。

      “可是內側髁軟骨全部缺失,即使腓骨截骨,糾正內翻畸形,將受力點內移,還是不行,新的受力點還是沒有軟骨?”徐志良提出新的問題。

      這就是沒有醫生想保膝的原因,這個病例不適合張院士的理論。

      “腓骨截骨之后,再進行自體軟骨移植?”宋子墨試探性地問。

      “重新做磁共振,就是判斷軟骨磨損的分布?因為腓骨截骨后,脛骨平臺兩側均勻沉降,應力外移,這就需要判斷外側髁軟骨怎能否承受這種改變,還需要在內側髁

      找到新的應力點進行軟骨移植?”

      宋子墨乘勝追擊。

      “還有,他的雙側踝關節已經存在骨關節炎,出現多年慢性疼痛,無法治愈,你要將踝關節的軟骨移植到膝關節,然后將踝關節進行融合?”

      宋子墨終于弄明白整個計劃,每一個理論,每一個手術,大家都知道,但是要靈活組合,運用到這個病例確實沒人可以想到。

      這需要將所有知識融會貫通才能做到,而且要將每一步計算精確,否則會事與愿違。

      宋子墨不禁感嘆,每一個病例,他都當做一個研究對象,都要做成經典,即使這個別人放棄的病例,他也絞盡腦汁,利用現有的一切技術來完成手術。

      張院士的保膝手術加上自體軟骨移植,如果能夠進行踝關節融合時,再調整足部受力,以調整下肢力線,那么,四個關節的問題一次解決。

      宋子墨有種暢快淋漓的感覺,昨天一晚上沒想通,總覺得哪里不對,今天全部想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