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楊平 > 795章 自辦期刊

      795章 自辦期刊

          其實廖博士這次回來,主要任務是與楊平取得聯系,希望能夠通過合作,然后將楊平引進美國。

          所以最終目的是來引進人才的,美國人其實花了很多心思,找來找去,找到廖教授,覺得他最適合,他是美國科學院院士,地位足夠高,影響力足夠大,而且他是南都醫大的校友,有這一層關系,接觸楊平也比較方便,而且名正言順。

          但是通過試探,楊平根本沒有合作的打算,反應十分冷淡,連參觀都拒絕,不想合作就是他的真實想法。

          與廖教授接觸的其他人不同,其他人如果聽到斯坦福幾個字,立刻不會有任何質疑,全部都是崇拜,但是楊平剛剛的反應幾位冷淡,這樣事情就不好辦。

          廖博士也知道,自己的實驗室目前研究是落后于楊平的,他希望借助歐美科技的權威優勢,暗示楊平某些方面已經走入歧途,看能不能動搖他的信心,引向合作的路子。

          臨走的時候,廖博士說:

          “楊教授,其實你的論文提到的精微解剖,斯坦福的韋伯教授在幾年前就提出過,但是后來發現此路不通,改變了研究方向,現在他們在數字人方面已經遙遙領先,我可以盡綿薄之力,引薦你們去參觀他們的實驗室,科學無國界,他們一定會同意的。”

          廖博士抬出韋伯教授,韋伯是諾貝爾獎獲得者。

          言下之意,你的技術已經落后,趕快讓我們幫你看看,究竟什么情況。

          楊平淡淡一笑:“韋伯教授以前提出的數字解剖方面的概念,與我的根本不同,他根本沒有弄懂什么是精微解剖,自然無法提出正確的概念,在錯誤的道路上奔跑,走不通是正常的。”

          韋伯教授不懂精微解剖?這個年輕人居然質疑韋伯教授?

          “他可是諾貝爾獎獲得者。”廖博士提醒。

          楊平又笑道:“諾貝爾獎與他是否懂精微解剖沒有直接聯系,就像我手術做得好與是否精通糖尿病的血糖調控沒有直接聯系。”

          臨走時,在醫生辦公室,兩個學者又開始一場辯論,其他人只能旁觀。

          一個手握13片CNS的大神,一個美國科學院院士,其他人好像很難跟上辯論的節奏。

          “我可以引薦你與韋伯教授見面,親自聆聽他對數字人技術研究的見解。”廖博士還在爭取。

          如果再不打消他的念頭,恐怕還會繼續聊下去,楊平說:“韋伯教授的論文我都看過,我尊重他曾經做出的貢獻,其實他最近十年很多理念明顯已經落伍,即使巔峰時期的成果沒有想象的驚世駭俗。”

          好自信的年輕人,廖博士心里真實地喜愛,即使不是受人所托,他也喜歡這個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