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楊平 > 813章 我不懂心臟停搏?

      813章 我不懂心臟停搏?

          既然王院士主動在臺下,陳教授沒有理由再上臺,他也跟著王院士在臺上。

          因為留在三博醫(yī)院這幾天,陳教授看過宋子墨和徐志良的手術,與他們比較起來,陳教授即使只有四十多歲,也不得不把自己歸類為“老齡”。

          這兩個年輕人的手術能力實在強悍,尤其是宋子墨,他的手術基本功與對解剖的熟練程度,仿佛經過某種專門的特訓。

          楊平與自己的團隊配合果然要默契很多,幾句閑聊之間,手術已經開始。

          這種手術的工程龐大,楊平還是選用最敞亮的胸骨正中入路,開胸器將胸腔撐開,寬闊的術野中,雙側肺部與位于右側胸腔的心包露出來。

          “以前做過三次手術,肯定存在粘連與解剖模糊,注意點!”

          王院士善意的提醒,粘連是外科醫(yī)生的死敵。

          心包是心臟的外衣,它將心臟包裹其中,楊平將手里的電刀調整方向,隨著一縷輕煙飄進吸管,一陣滋滋聲音之后,心包被打開,一次性徹底地打開。

          少許電刀燒灼的氣味漏出,隔著口罩也可以聞到其中的臭味。

          王院士的經驗對楊平似乎幫助不大,即使存在粘連,電刀的切割也毫不留情,更不會患得患失,而是一次到位,可是它又恰到好處,剛剛切開心包,停留在心外膜的表面。

          電刀是利用熱效應進行切割,它的損傷存在一個范圍,如果把握不精準,容易引起不必要的副損傷。

          所以使用電刀進行切割的時候,必須熟悉電刀的損傷范圍,電刀的熱損傷范圍是隨著距離遞減的,而且跟目標組織的類型也有一定關系,很少有人能夠用電刀進行精準切割,因為它根本不是一個精準切割的工具,而精準切割工具最廉價的是普通的尖刀,高檔的有激光刀?!?

          用電刀這種粗糙的工具,楊平也做到了切開心包而不損傷心臟外膜,可見電刀已經玩到某種境界。

          打開心包之后,楊平將電刀換為普通的尖刀,因為接下來的操作,電刀的缺陷可能會導致嚴重后果。

          心臟的搏動依靠一系列的電生理支持,而負責電信號傳導的“電線”-——傳導束,它們就埋藏在心肌內部,肉眼無法看到,如果切開心肌的時候不慎切斷這些傳導束,將會導致傳導阻滯,傳導阻滯的后果將影響心臟的搏動,沒有電信號的傳導,心肌無法收縮,自然就無法搏動。

        這個時候,為了讓心臟能夠搏動,只能安裝永久性的起搏器。

          也就是心臟失去自我搏動的能力,必須依靠起搏器來幫助,一輩子需要起搏器幫助。

          如果是正常解剖的心臟,經驗豐富的醫(yī)生可以依靠正常解剖知識,對傳導束的走向做出大致的判斷,盡量做到避開傳導束。

          但是這是畸形的心臟,而且已經做過三次手術,三次手術后大血管進行轉位,所以正常解剖知識用處不大。

          為了盡量避開傳導束,楊平采用更加精細的尖刀進行切開分離。

          銳性分離是最精確的分離方式,而尖刀是銳性分離最佳工具,精確就意味著需要鋒利,鋒利就可能難以掌控。

          所以在危險的區(qū)域使用尖刀,需要高超的手術技術。

          本來激光刀比尖刀更加精確,但是激光刀同樣存在熱損傷,雖然非常微弱,這是楊平無法容忍的,即使微弱的熱損傷在理論上也可能損傷傳導束。

          楊平手里的尖刀輕巧的挑開心臟的外膜,心肌從打開的外膜中露出來,里面的情況非常復雜,心臟和大血管本來就是畸形的,然后經歷三次手術,現在的各種位置關系已經錯綜復雜。

          連王院士自己看到屏幕上的心臟,雙眉緊鎖起來,非常棘手,讓人頭皮發(fā)麻。

          將原來全部的手術拆掉,還要針對八處結構進行重建,任何心臟外科面對這種手術都會恐懼,無從下手。

          “他做的是標準的Fontan手術!”

          王院士及時提醒。

          不用說太多,只需這一句話即可,這樣楊平就知道當時的手術究竟怎么做的,術后哪些部位動過刀子,做過什么處理,現在可能是什么狀態(tài)。

          “準備,體外循環(huán),心臟停跳!”

          楊平命令。

          其實三博醫(yī)院的體外循環(huán)團隊以前的經驗不多,因為心臟手術比較少,但是自從楊平開展心臟手術之后,他們接的活越來越多,而且都是高質量的活,所以積累的經驗越來越豐富。

          投喂是任何醫(yī)生成長的必由之路。

          很快,接通體外循環(huán),心臟實施停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