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楊平 > 878章 試錯--科研的最大成本

      878章 試錯--科研的最大成本

          癌細胞之所以癌變,就是它們逃脫出人體免疫監視,無視人體發出的死亡命令,也就是人體的監視系統一旦發現癌變的細胞,它會命令癌細胞啟動凋亡程序,也就是對癌細胞執行死亡程序,但是某些條件下,癌細胞無視人體的命令,強行阻斷人體發出的死亡程序,依然我行我素,繼續分裂生長,這樣癌癥就形成了。

          現在雖然知道細胞的死亡方式是凋亡,但是不知道在哪個環節,癌細胞的逃逸機制失效,外來的因素強行啟動了死亡程序,讓這些癌細胞相繼執行死亡命令,進行自殺。

          死亡的方式找到,但是兇手還沒有找到。

          究竟是誰這么大能耐,能夠成功壓制癌細胞的逃逸機制,死死地鎖定它們,然后強迫它們集體自殺。

          楊平在系統空間的實驗室思考這個問題,抓住這一條線索逆推,如果能夠找到這個啟動細胞凋亡的原因,說不定可以為腫瘤的治療開辟一條全新的路。

          啟動凋亡的原因可能是某種物質,也可能是非物質的能量、信息或者其它形式的存在。

          接下來楊平需要對電鏡照片再次進行分析,這次分析的內容與目標都不一樣,上次是分析死亡細胞不同狀態的照片,找出死亡的方式和原因。

          這次是希望找出細胞在死亡之前究竟發生了什么故事,它們接觸了什么新的因子,或者基因出現什么突變,再或者受到某種信號的影響。

          這種分析比起之前的狀態分析更加復雜,楊平理清頭緒,然后決定再次利用系統面板的超級電腦功能,對細胞內外在死亡前、死亡中和死亡后出現過什么變化將進行分析,尤其分析重點在新出現的物質、信號或者突變基因。

          楊平假定存在的這種原因K因素,他開啟實驗的第二步,尋找K因素,尋找啟動腫瘤細胞凋亡的啟動因子。

          將實驗的細節全部規劃好之后,楊平將實驗交給系統面板與機械臂去執行。

          而自己的主要課題,空間導向基因的尋找,目前除了獲得肌肉的空間導向基因,暫時還沒有獲得其它器官的空間導向基因。

          對基因的解析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情,無數基因點,究竟每一個具體是什么功能,這不是短時間可以分析出來的,需要反復做大量的分析工作,而且分析結果出來后,還要設計很多實驗來驗證分析結果究竟對不對。

          這些基礎科研工作絕對不是容易的,否則也不會全世界無數的科學家和實驗室研數十年,沒有獲得關鍵性的突破。

          基礎研究工作涉及大量的數據處理和試錯,可能堅持很多年的研究最后發現路線是錯誤的,需要重新規劃科研路線。

          一些世界頂級實驗室和公司,建立起來的技術壁壘之所以讓后來者難以超越,原因就在這里。

          比如世界幾大制藥巨頭,他們的實驗室數據庫里積累了大量的試錯數據,千萬不要小看這些試錯數據,這些就是它們最核心的最寶貴的資源,這些是他們讓后來者無法超越的最大的技術壁壘。

          作為后來者,傾注大量人才、資金和數十年時間研究的東西,很可能早就在別人的數據庫里放著,這東西早就經過他們的檢驗是錯誤的路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