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6章 打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
又是糟糕的粘連!
這手術當時是怎么做的,楊平有點不明白,按道理附四的水平應該不差,但是看現在的情況,憑借經驗逆推,當時的手術感覺像是新手做的,簡直就是一塌糊涂。
“兩次手術做的都是達芬奇機器人手術,不算其它的治療費用,光一次手術就是十幾萬的費用。”方主任解釋道。
楊平很是不理解:“這種手術用達芬奇機器人做?會比傳統手術效果好?”
“誰知道呢?你可能不知道,附四醫院普外科的手術,能用機器人,絕不用傳統方法,所以他們的達芬奇機器人使用率超高。”方主任不免發出一絲冷笑。
在一片的粘連里面,方主任終于翻出了神經的斷端,不僅沒有做標記,而且神經的位置也是亂擺亂放,要是主刀沒有經驗不留神可能一刀就咔嚓掉。
右側喉返神經還真缺損足足有8厘米,方主任心里細想,要不是楊教授提前給了自己方案,如果自己在手術臺上突然遇到這種情況怎么辦?
還不是草率地找根神經去橋接,至于效果怎么樣,誰知道呢。
按照楊平提前準備的術式,方主任直接將右側喉返神經斷端從頭臂干下方逆行解剖至迷走神經,在頸動脈后方與喉處喉返神經吻合。
因為一直沒有見到患者的病理報告,楊平為了謹慎起見,吩咐方主任在術區不同的部位取了組織留作術后做病理檢查,PETCT上沒有看到全身任何地方有轉移,現在取這么多點的組織去做病理檢查,如果還沒有發現腫瘤組織,那就可以確定術后無需針對腫瘤進行治療,只需要對甲狀腺進行替代治療。
在楊平的幫助下,方主任認認真真地完成手術。
做完手術之后,方主任試探性地問楊平:“楊教授,這個病例你到時候可以寫一篇論文。”
楊平哪有時間來寫這些論文,他還有好多課題要做,于是對方主任說:“我可沒空,你要是有興趣就拿去寫文章吧,放心,我可不會去找你要知識產權。”
此時的方主任心花怒放,這是打燈籠都找不著的事情,對于楊平來說可能沒什么,但是對方主任來說,這可是一個重大創新。這篇論文如果能夠發到國際等級期刊上,那么在喉返神經修復這一塊方,主任主可以說是全國第一,世界領先。
世界領先呀!這如何不讓人激動?
等楊平走后,方主任在更衣室足足冷靜半個小時才回過神,他立刻打電話給醫院樓下的水果店,買兩箱最好的車厘子馬上送到外科研究所,不,兩箱怎么能夠表示誠意,他立刻將兩箱改為十箱。
這篇文章發表到哪?方主任開始琢磨這個事情,一定要發到國際頂級期刊。
當了十多年醫生,還從來沒有這樣的成就感,不僅解決了別人解決不了問題,還要在國際期刊上發表文章,在自己的同學圈里,自己這種情況應該是拔尖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