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零一章 識相
帝辛這才頷首,稍微放下心來。
保全那些人的性命,遵守承諾還在其次,其實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拿這些人牽制高句麗境內可能有的反抗勢力。
再怎么說,那些人代表的都是高句麗的正統,不論是什么人,只要打著為高句麗好的幌子就繞不開這些人。
因此,只要將這些人掌握在手中,那些反抗勢力就會投鼠忌器。
雖然并不能保證所有的反抗勢力都偃旗息鼓,但無疑卻能減少后續駐守高句麗城池的大離將士的難度。
而同時,帝辛既然沒有殺那些高句麗的皇室中人和高層官員,并且也沒有進行虐待,那么在高句麗的那些底層官兵和百姓看來,大概率也就不會對他們秋后算賬了。
畢竟,審判哪有放過主犯,卻逮著一些聽令行事的小角色不放的。
因此這樣也可以減少那些底層將士和百姓的逆反心理,便于大離官員的后續管理。
這可以說是一箭三雕之事。
而柳建德,也同樣知道這樣做的好處,因此并沒有產生什么不滿。
說到底,大離和高句麗的恩怨大多來自于兩方勢力不同的需求,并沒有多少私人的恩怨,如今高句麗既然已經名不存實也亡了,那些恩怨也就到了該消失的時候。
只要經過十年或者數十年的同化,高句麗就會真正融入大離,如今又何必做什么多余的事。
至于高句麗的皇室中人和那些高層官員,他們的意見就不重要了。
帝辛能夠答應在投降之后一個不殺就已經是網開一面了,后續會如何處置他們,就算他們心中再如何的不愿意,也只能坦然接受。
敗者是沒有發言權的。
而當帝辛的決定通過魏三傳達到那些被大離將士軟禁的高句麗皇室中人和高層官員中的時候,他們也同樣很識相的沒有發表任何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