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章 奉禮
“官家一言道破。”保忠愈發恭謹起來。“臣與時泰有約……察哥入得靈州,前后絕道,是為兵法中的死路,連拖都不敢拖,只能倉促渡河一戰,臣讓他聯絡其余大部,再與吳都統、岳都統交通,務必替官家取下靈州城,兼斷了察哥念想。”
“察哥不會疑你侄子嗎?”呂本中終于按捺不住,出言質詢。“須知道,當年老將軍你便是因為籌謀歸于皇宋,這才被罷免的。”
“好讓這位上官知道。”保忠回頭相對。“下官雖然是公認的西夏逆臣,但下官的弟弟、時泰的親父卻是死在皇宋刀下,所以察哥不會疑他。”
呂本中一時愕然,顯然是對這種邊地部落行事思路與風格有些轉不過彎來。
倒是趙玖依舊不慌不忙:“那朕問你,你與你侄子溝通是察哥西行之前,還是之后?”
保忠猶豫片刻,拜倒在地:“是之后……去打小鞠部也是嵬名合達被驅除后下的決心。”
趙玖端坐不動,只是微微點頭,帶動頭上兩支硬翅微微晃動起來:“那朕再問你,你知道你此番作為,放在天下人眼里算什么舉止嗎?”
“臣不懂得許多道理,但大約也能知道,算是反復小人……因為臣這些作為,到底是有見風使舵,投機取巧之嫌。”保忠須發俱貼在地上,露出一張緊繃的頭皮,言語中卻沒有絲毫遲疑。“想來陛下此時殺了臣,天下人也只會說臣是咎由自取。”
“結合你當日在西夏朝爭中的舉止,幾乎算是鷹視狼顧了。”趙玖依然面色不變。“真殺你也就殺了……仁卿,對于黨項人,朕有一些模糊打算,具體還有等此戰了結,跟宰相和使臣們做商議才行。”
“是。”仁多保忠似乎并沒有聽出來自己姓氏被趙官家喊錯。
“不說別處,橫山七州過于逼仄,朕準備大約合為兩州,或兩州一軍,具體要看后來情勢。”
“是。”
“對于黨項人,朕只能說些定下來的確切想法,以免失信于你們……其一,朕不會內遷,但要改姓易俗,事情塵埃落定后,黨項各部都要有個漢姓,至于李元昊留頭不留發,留發不留頭,朕這里反過來便是,留發留頭,棄發棄頭……西夏叛亂百年,根由是黨項不能歸漢,以后朕不希望看到黨項人以族群自居,使蕃漢隔離。”
“是。”
“本地人善戰,且半牧半農,大多騎術了得,所以黨項兵朕肯定要用……一來是要擴充御營騎軍,選入騎軍者與御營正卒無二,各部頭人不可阻攔勇士自為;二來,也確實需要一些懂得照顧駱駝、戰馬的輔兵……但所謂頭人首領嘛,也就是漢制、蕃制之間,朕只認漢制、認官職,并不認什么部族頭人,拿這個身份跟朕說法,眼下行,但等此戰之后,便是自尋死路。”
“……喏。”
“不過朕也知道,兩國百年血仇,尤其是橫山這里,叛亂了一百五十多年,今日一朝歸正,將來又是西軍那些人過來約束你們,你們多少也于心不安。”趙玖終于喟然以對。“萬一再鬧騰起來,反反復復惹人煩倒也罷了,怕只怕以邊角之地,使國家伐金大計失了措……仁卿,你在橫山閑坐,若真曾有心便該知道,朕的心意其實很好揣摩,那就是千言萬語一句話,為了伐金一統,朕什么都能忍!為此事,朕忍了權臣,忍了儒生,忍了官僚,忍了軍中陋俗,忍了南北離心,忍了地主,忍了和尚道士,忍了權貴巨賈,忍了二圣南歸,而且怕還要去忍耶律大石……那自然也可以稍微忍一忍你們!”
仁多保忠連連叩首:“橫山各部,絕不會給官家伐金大業拖后腿!也愿官家稍微憐惜此地生民艱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