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九章 晦明晦暗
此人雖然隸屬于大名府調度,實際上看駐地就知道,他與大名府周邊那四個萬戶素來有割裂感,此時自北向南過來,也有理由避開高景山的軍令,再加上此人作風強悍,稍微做出追擊動作也屬尋常。
但是,王伯龍也不可能真的追擊深入……一方面是孤軍深入后的危險,一方面是他身上必然有完顏兀術之類的最高軍令,讓他在某一區(qū)域就位(很可能就是夏津北面一帶)。
事實上,他的將旗也的確停在了夏津北部,而他的部屬則越過了黃河東道的北岔,掃蕩了德州,并在與宋軍交戰(zhàn)數(shù)次后選擇了撤回。
但是,即便是軍事上發(fā)展完全如岳飛所料,他也失算了,而且造成了計劃的極大耽擱。直說好了,真正出乎意料的不是金軍,也不是后方東京的政治壓力……東京的反應沒這么快,而且再大的反應也不可能直接對前線造成影響……對軍事計劃造成最直接影響的是黃河東道岔口里那三州的百姓。
也就是剛剛光復的三州河北遺民。
盡管御營右軍從來不是什么模范軍,但也要看跟誰比,最起碼這里跟東京也不是太遠,離岳鵬舉和一多半都是河北人的御營前軍更近,御營右軍也不敢屠城劫掠不是?
更何況,老百姓對局勢是看不懂的,他們只看到御營右軍剛剛占據(jù)城鎮(zhèn)不過幾十日、十幾日便大舉后撤,自然會產(chǎn)生惶恐之心——金軍再度回來,會不會像八九年前那次大肆屠戮、擄賣漢人?
與此同時,金國又在黃河北道周邊的州郡那里大舉征發(fā)簽軍,整村整鎮(zhèn)的男丁被拽走……就隔著一個冬天會斷流結冰的河道,誰沒個親戚朋友在彼處?誰能不傳個小道消息過來?
所以便是金軍不殺人,大舉抓壯丁卻已經(jīng)是實錘了。到時候戰(zhàn)場之上刀兵無眼,落得個死無葬身之地的下場難道還要人教?這才過去幾年啊?除了小孩子,哪個沒經(jīng)歷過戰(zhàn)亂?
于是乎,慕王師之德也好,心存皇宋也罷,畏懼戰(zhàn)亂也成,反正隨著御營右軍一動,居然就有約十余萬計的三州百姓拖家?guī)Э?,尾隨南下了。
這沒什么好說的,雖然會嚴重阻礙御營右軍的后撤與集結,也會產(chǎn)生巨大的后勤和民生壓力,但事已至此,絕不可能驅逐他們的……德州地區(qū)王伯龍部和宋軍的數(shù)次交戰(zhàn)就是在這個背景下誕生的。
就連岳飛也只能在得知消息后迅速出兵,反過來去支援田師中,然后親自寫信給濟南的萬俟卨,請對方收容接納,同時不忘向東京方向和河東地區(qū)寫文書、密札請罪。
關注公眾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xiàn)金、點幣!
沒辦法,真的沒辦法。
身為河北人,岳飛無論如何不可能放著這些人不管,可軍隊又不是管這個的,一旦將精力放在這些戰(zhàn)爭流民上面,他的軍事計劃可能就真要流產(chǎn)了。
所幸,十一月中旬第一天,與東京方向明顯帶著震怒的質詢同時抵達的,還有萬俟卨的公文與私信……后者在公文中許諾,將以御營前軍在河南的軍營為營地,臨時接納這些河北流民,同時在其中就地組織丁壯,代替部分京東籍貫壯丁,參與后方輸運。
但這個事情注定不能長久,京東兩路的壓力也很大,必須盡快促成這些人返鄉(xiāng),最好是明年春耕前,而且還要岳飛務必跟中樞做出說明,讓中樞從物資上予以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