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保全
可誰知道這官家居然來了個反套路,接下來寫道,那王爺是個粗俗豪氣的,只因小女家做事妥當干凈,恰好府中又有個玉匠手藝好、人老實,便要賜婚。誰想,那小女家天生倔強,一心想求個好婚姻,只因一開始不知道玉匠人品到底如何,再加上有個王爺麾下親軍頭子看上小女家,中間作梗,污蔑玉匠,所以小女家居然死活不愿,而王爺也干脆棄了此事,懶得過問。
然而,后來日漸相處,小女家這才一日日發現玉匠不光真有手藝、而且性情好、容貌端正、為人老實,正是自家想求的那種好婚姻,于是終究又繞回來了,來了個日久生情,而玉匠也用玉料邊角做了個玉觀音,以作定情,準備私奔。
結果此事又被那王府親軍頭子發現,妒心發作,直接告到王爺那里。
王爺聞得自己賜婚被拒后,二人居然又私自定情,準備私奔,自以為被剝了面子,一時勃然大怒,當場拿下之后,先將玉匠發配,再將小女家杖責而死,投入渭河之中,而小女家父母不過是裱糊匠家庭,聞得王爺震怒、女兒慘死,畏懼之下,也直接投渭河自盡。
最后,一別三載,親兵頭子隨王爺往東京,路上在黃河邊的一個小鎮子上驚愕發現了小女家與玉匠二人,此二人居然已經成婚,并在鎮中開了一家店,非只如此,便是小女家父母也都在。
此事驚動王爺,王爺親自帶兵去拿,一桶黃河水潑過去,那小女家才現出原形,果然是鬼,卻又在死前扯著玉匠,一并下了地府,做了鬼夫妻。
平心而論,這故事,劇情還算不錯,放在市面上的流行中也屬于上乘了,尤其是四個角色的性格對比,十分鮮明……小女家倔強美貌;玉匠老實本分;親兵頭子嘴碎心窄;王爺性烈如火,視人命婚姻皆為草芥。
但這些都不是讓胡尚書失聲的緣故,說句不好聽的,胡尚書見得事情多了,這算個什么啊?之前為了穩定后方人心,一力北伐,趙相公家的公子都被他拆了婚姻,強做了媒……真正讓胡寅無言的是,這個王爺一開始在長安的封號是延安郡王,三年后去東京時干脆是軍功升了秦王。
再考慮到韓良臣平素對下屬的強勢粗暴作風,以及他之前那種五毒俱全的經歷,幾乎可以直接說這個什么王爺就是韓世忠了。
“官家用心良苦。”半晌之后,胡寅方才出言喟嘆。“這是生怕秦王將來不能保全……”
“這不是胡尚書提醒的嗎?”趙玖不以為意道。“朕都想好了,要寫就寫一個系列,十八王一人一個,按照他們性格寫……韓世忠是暴躁強勢、張俊就是貪財無度、張榮是放縱老兄弟……楊沂中都有,乃是過于重視家門名譽……反正最后都要落到一個無惡心而成惡事,只是一個念頭、一個疏忽、一個性情暴露,便使百姓、平民家破人亡,弄出人寰慘劇。”
“自古以來權貴為惡正在于此,官家又想警醒臣下,當然無妨。”胡寅看了下一臉茫然加惶恐的楊沂中,認真再問。“但岳飛怎么寫?”
“過于苛素家人、后輩,釀成慘禍?”坐在幾案后面的趙玖若有所思。“總不能其他十七個人都寫了,就他不寫吧?這不是給他招事嗎?”
“這倒也是。”胡寅想了一下,索性點頭,卻又搖頭。“官家,總體上臣是贊同這個提點的,但此時寫這些,會不會太早?難道是有人在封王期間爭功爭出事情來了嗎?”
“這倒不至于。”趙玖搖頭以對。“只是覺得,就以后這種局勢,還要朕如之前十年那般忍下去未免可笑……為君臣妥當計量,不如早做惡人,臟話惡言先亮出來。”
“也好。”胡寅毫不猶豫表達了贊同。
話到這里,趙官家身側的十八王之一的楊沂中已經徹底不安起來,眼看著這番對話即將結束,幾乎便要先出列表態請罪了。
孰料,胡寅瞥了一眼楊沂中后,還是忍不住繼續追問:“官家,此番果然沒有爭功之事?臣怎么好像影影綽綽聽人說起過一些事情?看最后封王結果,似乎也有些印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