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1 原來這就是江湖
屏幕中三月瞇了瞇眼睛,然后傲嬌的移開了目光,垂下頭專注的開始舔毛……
“別提了,一幫人不肯放過我,說我是鐵人不用睡覺,今天必須要請他們吃飯。”余興偉一臉晦氣的說道:“行了,我先去了,都是一幫見不得別人好的家伙!”
余興偉其實也不太想寧為問起這個問題,畢竟有些債,終究是要還的。
點開瞅了眼,然后愣住。
看到被拒稿的那一瞬間,寧為腦海中閃過了魯東義的話,想上數學四大頂刊是很難的……
不是讓他小修,甚至大修,而是直接被拒稿?
好在拒稿郵件中有審稿人的回復。
因為這不像一個資深審稿人給出的意見,哪里有問題,您到是給出自己的意見啊?存在區間可以持續延擴有嚴重的論證問題如此寬泛得一句話也能寫到頂刊拒稿理由中?
寧為下意識的點開,然后看到了《美國數學學會雜志》主編單獨給他發的郵件。
然后打開微信,找到魯東義,發了一條消息:“師兄,我們的論文被拒了。”
寧為想了想,沒有選擇將拒稿理由發過去,而是將主編的那篇郵件隱去最后署名后,發了過去。
寧為看著這條回復,還沒想好如何回復,電話鈴聲響了,師兄直接把電話打了過來。
“嗯,你已經回國了?”
說到這里,對面沉默了片刻,開口道:“其實這種事你不是第一個遇到的。我有一個朋友,美國留學讀博期間花了大概一年半時間,每天工作十幾個小時,寫了幾十萬行Coq,正常情況下,如此大的工作量可能需要十個人寫上一年。他的導師對他的研究成果非常肯定,認為其具備突破性成果的潛力。于是他投了PLDI,也是他那個領域內的頂級會議。”
“直到最后他投了POPL才終于通過。不過那個時候,一直拒他稿子的團隊已經發了相同研究課題的論文,并獲得廣泛好評,當時這件事情對我那個朋友打擊很大,不過他最終還是走了出來。”
魯東義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而是繼續說道:“你還記不記得過年的時候,你問我學術圈有什么潛規則?我當時不想讓你對自己堅持的路產生懷疑,所以回答是學術圈哪里有什么潛規則。但其實有時候并不是這樣的。這種事也許不多,但只要在有競爭的領域,就在所難免。哪怕是頂級學術圈。”
“同理,不要因為一些注定見不得光的事,而喪失你對做學術的信心。正如那郵件末尾說的那樣,事實上,你能收到這封郵件,足以說明有人是在無條件支持你的,更多的人是知道你那篇論文的價值的。畢竟現階段我們對超臨界的分析這一類問題還處于一個相對蠻荒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