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5 重要專利

          石錘了,那個讓全世界都為之驚嘆的三月教授竟然是——余興偉!

          至于明明兩人明明一直在一起,但余興偉卻要用三月這個虛擬的名字來跟全世界交流,余興偉也給出了解釋。如果沒有三月這個名字,全世界的目光都不會多看他一眼,因為這個方向所有研究的光茫都在寧為那里。而在那時候已經在全世界學術界嶄露頭角的寧為會把三月教授介紹給學術界,但卻不會把他余興偉推出來。

          當然除了這些之外,余興偉還提供了比較充足的證據。比如他發表論文的初稿,跟許多科學家交流的原始郵件,等等。總之足夠證明他就是大家的三月。另外附帶了他的博士證,證明他的單位是江城大學,因為目前他的關系也的確還在江大。

          是的,這個名字陌生,是因為大家真沒什么太大的印象,熟悉則是因為寧為絕大部分論文二作中都出現過這個名字,尤其是寧為帶著余興偉參加過兩次世界級的會議,其實跟不少大佬都見過面,但是所有人都忽略了這個年輕人博士生的存在。

          這小伙子,心思很深但能力也很強啊,難怪寧為一直把他帶在身邊而不是其他人,果然是有道理的。同時華夏江城大學也再次給許多大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培養出了寧為這樣逆天的本科生不說,隨便一個博士生的能力也如此之強,這足以說明這家高校的實力有多強大了。

          “余興偉的研究,或者說余興偉跟寧為的研究其最大意義并不僅僅止于在數學理論上的突破,而重要的是對人工智能領域底層的重新定義。比如最基本的人工智能深度學習模型,現在人工智能領域用到的深度學習模型標準大都還是我們所設計的,其中包含了深度神經網絡、卷積網絡、循環神經網絡、玻爾茲曼機跟受限玻爾茲曼機等等。”

          “可如果按照余興偉跟寧為的研究,我們不一定要走這條繁瑣的道路來賦予機器智慧,并不一定需要不停的進行深度學習來實現人工智能,而是直接搭起一個相對成熟的認知框架,這直接讓我們曾經信奉的底層邏輯產生了變化。說得更通俗些,以前我們讓機器擁有一定智能,靠的是大數據堆積學習,給予機器哪方面的資料,然后機器便能在哪個方向具備一定的智能。比如機器視覺、圖像識別,首先需要讓機器閱讀無數的圖像,在使用相關算法才能最終讓機器具備識別能力。”

          視頻會議上,作為本屆評審委員會主席杰弗里·格拉斯在數學獎投票之前先拿著稿子念一段評價。

          “從這一點看,余興偉先生的論文《一種以同構法為基礎的數學意識模型》對于目前人工智能現實的指導意義是極為重大的。這既是數學基礎理論的突破同時也可能帶來對現有最熱方向的技術顛覆。所以請大家投票之前能考慮到一點。我的發言完了,現在請開始按照流程對所有候選者進行投票表決。”

          ……

          事實上從三月延伸出來的專利本就一直在準備中,主要是太多了。一個底層邏輯延伸出的發明專利很多,而且都是實質性的創新型專利,包括了實現人工智能算法、構成底層架構的種種技術等等。

          只是這一次需要申請的專利太多,而且寧為也不像以前那么窮了,所以這次他找了一家專業的專利代申請公司。

          許多實用性的專利專業人士一眼就能看出來是做什么用的。而對于專利代辦公司而言,他們對技術沒那么敏感,也沒那么專業,事實上包括專利局聘請的那些審核人員也大都也并不專業,因為這些審核人并不需要知道你申請的這些專利具體是干嘛的,他們的工作只是單純的核實你提供的技術方案之前有沒有人提交過,是否跟已經存在,或者別人已經申請但還未通過的專利存在沖突。

          這也是如今華夏專利庫洪水泛濫的原因。對于無聊的人來說,如果有興趣專門花上一天時間,在華夏專利庫里轉上一圈,一定會覺得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比如一種可隨地小便的衣服及使用方法、盲人燈具、相聲卡拉OK碟、龍卷風隱身攻擊系統、可以播放音樂的浴霸、戒煙豆腐……

          老外在這方面的想象力也是不逞多讓,比如美國就有一個網站申請了“一種兩人之間相互交流浪漫感情的方法”專利,如果點進去看了就知道,一種姿勢比較奇怪的接吻方法。

          不過這些都跟寧為無關,這次他申請提交的專利大部分屬于發明型專利,少部分屬于實用型專利,主要特點是多,最后統計完寧為發現圍繞三月他總計需要申請189項專利,其中也包括了“一種使用人工智能檢索替代人工檢驗核查專利重復性的方法”,其中絕大部分都是三月自行整理的。

          大概是寧為的名人效應,又因為介紹人嚴明本身的地位,這次申請代辦寧為沒有出門,老板親自按照寧為的要求帶了一個三人團隊來到數學研究中心準備接這單生意。

          簡單的寒暄之后,寧為從柜子里拿出了早已經準備好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