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1 誰強誰有理

          當然也包括此時。

          ……

          “納德拉先生,感謝你通知我這個消息,不過我們都知道做CPU不是這么簡單的事情,我們的工程師嘗試著使用過他們的極簡EDA,不瞞你說,起碼就現在來說,這種最為基礎的芯片設計軟件應該還不具備設計大型集成電路的能力,而如果使用我們的技術,還沒有配套的三維布線技術可以使用,所以你難道沒有問問那位寧教授,他們是不是把一切想的太簡單了?”

          帕特·基爾辛格的語氣同樣很放松,似乎對于這通電話包含的內容不屑一顧。

          可惜的是薩蒂亞·納德拉其實很清楚英特爾對于現在三維芯片制造技術其實非常緊張。從理論上能繼續延續摩爾定律的新技術,正撞上已經將摩爾定律進行到極致的舊有技術,注定會爆發出激烈的火花。從哲學上來說,這是生產力進步后不可避免出現的情況。

          “非常好,帕特,真的,我一直看好你這種不畏懼任何競爭的精神。那么你肯定也不會介意微軟未來會像配合英特爾一樣配合華夏的半導體公司,在軟件層面支持他們的新芯片,對嗎?”薩蒂亞·納德拉用略微帶著一絲調侃的語氣說道。

          其實站在他的角度是不太看得上帕特·基爾辛格的,即便這位曾經在英特爾效力過三十年的工程師。真要說起來,當年兩人還是競爭者關系,因為鮑威爾退休之前,帕特·基爾辛格同樣也被納入過微軟董事會的視線,當時也有人期望能聘用當時還在擔任VMware公司CEO帕特來掌舵微軟。

          但很顯然,持這種意見的董事失敗了,最終薩蒂亞·納德拉在鮑威爾的支持下登上了微軟CEO的寶座。誰能想到多年后帕特又重新迂回到了英特爾成為,成為這家半導體巨頭的領頭者。

          對此薩蒂亞只能感慨世事無常。

          不過話又說回來,雖然帕特·基爾辛格給他的感覺稍微傲慢了些,但也比英特爾上一位CEO要更有能力。他真的不知道英特爾股東是怎么想的,為什么會把一位財務出身的高管推上CEO的位置來應對全球化的競爭,難道是看中了那位鮑勃兄弟的理財能力?

          ……

          “薩蒂亞,這么說就不對了,英特爾一直把微軟當成最為重要的伙伴。伙伴當然要共進退,當然我不介意微軟跟華夏人虛與委蛇,但我相信不管微軟跟華夏簽署何種協議,一定會保證跟英特爾之間最親密的伙伴關系,對嗎?”

          顯然帕特·基爾辛格還是慫了。

          跟上任CEO不同,帕特是電氣工程師出生,自從他拿到三維硅通管芯片完整技術報告那天,就已經明白未來芯片的趨勢掌控在誰的手中。

          他從華夏回來的第一時間就召開了一次技術高管的會議,并且告訴了所有英特爾技術層面的高管,最最樂觀的估計,在大型通用芯片設計跟生產制造領域,英特爾最多還能堅持十年的絕對優勢。

          十年之后,如果英特爾目前的芯片制造技術不能突破,未來將屬于華夏的三維硅通管技術。這絕對新世紀英特爾掌舵者最為悲觀的預測,畢竟英特爾已經領先全世界近半個世紀。

          當然,這也并不是帕特·基爾辛格絕對英特爾一定會在這場競爭中輸掉,這也是薩蒂亞打這個電話的原因。雖然說華夏人的技術的確很先進,但卻不具備穩定的生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