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 道德淪喪

          許多人很難帶入到那種看一個某個人極為不順眼,早就想狠狠的黑一波這人,卻始終找不到正確切入點的煩躁感。但這種情緒卻是確實存在的。

          正如寧為自嘲的那樣,這個世界上看他不順眼的人太多了,而且大都還是些很有能力很有本事的大佬們。這些大佬們別說想黑寧為了,甚至非常親切的希望他能趕緊英年早逝便好。

          雖然真到了那個時候他們很可能會因為當代最天才的科學家太早離開人世而掉幾滴眼淚,甚至在公開場合說些極為漂亮的緬懷言語,當然前提是寧為必須得先死一死。

          但這大概率是求之不得事情,相對于知名科學家的年紀來說,寧為還是年輕的不太像話了。即便按照現在華夏預期壽命在減去一半,也起碼還能活十多年。更別提對于這種級別的科學家,每年單位體檢大概率都會特別對待,各種詳細檢查必然安排得明明白白,各種意外更會降到最低,這的確很讓人著惱。

          好在這個時代資本能夠最大程度的掌控話語權,這句話也能翻譯成,許多媒體的底線可以根據資本出資多少而進行浮動性質的調整,尤其是在西方諸國的游戲規則之下,媒體大都也屬于屬于私有資源就更需要照顧老板們的意思。尤其是當媒體人的老板們都不喜歡某個人的時候……

          “菲爾茲獎獲得者、普林斯頓大學終身榮譽教授、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數學學院院士、美國數學學院院士盧卡森·弗蘭德先生與今天凌晨3點去世。很巧的是三個小時后,華夏年輕數學家寧為發了一篇這樣的微博……”

          先是CNN在其官方推特上,發了一條看上去很中肯的內容。

          看上去就像是將今天全球影響較大的兩條新聞簡單的揉捏到了一起,對于一家以播報新聞為主要內容的傳媒企業來說,似乎沒什么大問題。

          但是很快就有許多媒體開始跟上了。

          “眾所周知,盧卡森·弗蘭德曾經因為寧為的微博兩次住院。當時的事情已經過去,但在弗蘭德教授逝去的這天,那位科學家引導大眾的話題卻是新的東西比較替代舊的東西,很耐人尋味,所以是這樣的迫不及待嗎?”

          再然后……

          “當全世界的數學界因為一位值得尊敬的數學家隕落而陷入悲痛中時,某個國家某個人卻在這天開始了屬于他們的狂歡。”

          邏輯一步步分解,給人的感覺往往能無懈可擊。

          ……

          對于逝者人們往往會報以最大的寬容,這大概因為人間悲歡,人們雖然很難感同身受,但終將面對死亡,卻是每個人必然需要經歷的宿命。就好像網上那句話,從降臨到這個世界那天開始,就沒人還能活著回去。

          更別提盧卡森·弗蘭德不管生命最后的那幾年犯下了什么錯誤,在他做這些事之前,畢竟是培育了許多數學家,也算得上是桃李滿天下了。

          而且很多學生還都在較為高等的研究場所內。

          比如美國數學學院、比如瑞典皇家科學院、比如世界TOP100的各大學校數學院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