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8 灰姑娘的水晶鞋
比如非常熱心的好幾次申請加入“灰姑娘的水晶鞋”項目,這也是寧社最近投資最大的一個軟件項目。
項目是由寧社計算機分會的一位會員發(fā)起的,提出后得到了寧社管理層的全票認同,不但第一期就投資了五百萬,還從寧班挑選了許多骨干成員加入到了項目組中。剛剛打電話來的老姜,就是負責軟件智能化匹配的一員,除此之外,還寧社還在社團內部做了動員,來為這個項目鋪路,可見其重視程度。
可以說企鵝集團的章總三天兩頭來寧社這邊想跟他打好關系,也跟這個項目有極大關系。當然,這個項目受到了互聯(lián)網社交巨頭的重視,自然也是有原因的。
“灰姑娘的水晶鞋”提出時的初衷是為了讓年輕一代能放下手機,開啟新一代的陽光線下交友模式。具體構思是這樣的,項目提出者希望開發(fā)出這樣一款軟件,通過智能手段收集信息并了解用戶,并通過建設人類性格數學模型以及豐滿數據庫智能匹配的方式來進行線下交友匹配。
但跟傳統(tǒng)的互聯(lián)網交友方式不一樣,這款軟件并不能直接通過線上互動的方式添加好友。換句話說,下載并注冊這款軟件之后,聯(lián)系人列表是空的。這個時候就需要用戶帶著手機走出去,在系統(tǒng)會根據個人喜好、三觀認識,在終端進行自動搜索,如果有兩個甚至多個用戶的三觀一致,性格合拍,通過智能計算,雙方成為朋友的可能性大到一定程度,且大家又在線下同一個物理地點時,手機就會自動發(fā)出提示。
提示的方式可以是震動,可以是鈴音,也可以是語音播報,這些用戶可以自行設定。軟件只負責生成一個平面地圖,顯示用戶之間的位置跟距離。通過這種方式快速打破人跟人之間的關系壁壘,讓陌生的兩個人甚至多個人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嘗試進行線下接觸。
如果接觸過后大家都覺得挺不錯,只需要在手機上簡單操作,就能直接成為通訊錄的好友,同時系統(tǒng)也會自動進行分類。
這款軟件最初的核心目的其實非常單純,就是志同道合的交友。
其軟件的核心創(chuàng)新點在于用戶不需要也不能在軟件中自行設定人設,而是通過智能化的服務端通過收集平時用戶的發(fā)言跟操作,自行來對用戶性格、能力、喜歡等等進行判斷,通過算法生成一個系統(tǒng)的數字畫像,并通過這個數字畫像來進行精準匹配。
比如平時小視頻喜歡看些什么內容?通過網絡跟手機日常購物,來進行消費觀念側寫,在某博、某呼上的轉發(fā)、點贊,進行觀念側寫等等。同時收集到的這些信息進行層層加密,完全交給服務器智能處理,不但開發(fā)者、維護者看不到,連用戶自己都無法查閱。
用項目提出者的話說,他想打造世界第一個大學生潛意識交友模型。是的,最初這位提出者的想法其實是這款APP未來將只在大學校園內發(fā)行,讓同學之間多一種可選的交友方式。
最初的預算也只要八十萬,外加智能服務器的優(yōu)先使用權。
但架不住經過寧社討論就成了集體項目,對于寧社成員而言,之前設計出的三款爆款軟件,早已經讓一幫年輕人不在甘于只將目光放在校園內,做一款功能太過單一的軟件。
所以幾次頭腦風暴之后,項目功能開始被一個個既是程序員同時有是小產品經理們的寧社孩子們瘋狂擴充。比如為什么只能匹配志同道合的交友?既然通訊錄可以分組,為什么不能在設計一個臨時通訊錄,來滿足人跟人之間的線下交流需求?
比如一位同學想學德語,另一位同學想學法語;或者一位同學正在學習法語,愿意付費來進行日常法語練習,另一位同學恰好懂法語,想通過這個技能賺點零花錢,這種外在的需求只需要掛在服務器里,就能降低一些性格匹配和諧度的要求,只要系統(tǒng)不判定兩人三觀完全不合,屬于多聊幾句就可能打起來那種,也能進行雙向提示。
還有人覺得現(xiàn)在光是交友太單調了,現(xiàn)在各種類型的婚介網站又那么坑,也可以加入婚介元素,推向婚戀市場,做一個戀愛跟婚姻匹配度算法模型。想想看吧,一個帥哥正在咖啡廳里寫著程序,一個美女突然沖進咖啡廳,兩個人的手機突然同時響了起來,當兩人幾乎同時拿起手機,看到都是心心相印的圖案,然后同時抬起頭,四顧一番后,終于發(fā)現(xiàn)對方,于是相視一眼,會心一笑,這畫面似乎也挺浪漫的。
當然也可以是在喧鬧的綠皮車廂里,本打算孤獨的坐十多個小時只為能感覺家庭溫度的兩個人,正同時抱著手機,看著視頻或者追著劇,這一刻手機突然閃起小小的愛心,于是這一路上多了個伴兒,離別時,通過軟件加為了好友,說不定未來人生路上也多了個伴兒……
總之項目跟研發(fā)小組成員確定下來,大家開過幾次會之后,這款軟件從最初最為簡單的大學生校園線下交友軟件,直接定位為面向社會的多元化線下陌生人交友軟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