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科技之錘小說到底講的是什么 > 454 讓人瘋狂的理論框架

      454 讓人瘋狂的理論框架

          “接下來就是我要講的重點了,也是我通過數學方法推導出得有些理論,接下來我們要做的是定義一種特殊的假想空間,我給它取了個名字尺短空間,該空間最大的特征為v>c,看好,我們要開始同步轉換公式了……”

          寧為口中講解著,筆下更是沒停,很快一張紙便寫滿了,寧為便隨手將用完的稿紙丟到一邊,然后拿起第二張稿紙……

          而旁邊的羅志強,則已經開始撓頭……

          他有些看不懂,寧為的推導過程了。

          原因也很簡單,最初切入點,太簡單了,別說他這個專門研究高能物理的教授,他覺得隨便找個研究生來都能明白那些公式跟代表的含義。

          但中間沒有過度啊……

          當話題開始轉入尺短空間開始,羅志強就感覺腦子開始跟不上趟了……

          不對,應該說從偏微分表述開始難度就開始大幅度增加了,雖然他很不想承認,但的確是有種不明覺厲的感覺。因為雖然說那些繁復的公式他看不懂,但能看出來,寧為的研究是在數學框架之下的,而且遵循了理論論證的有序框架。比如無限維算符和有限維矩陣就是有差別的。

          至于物理上的有效框架簡單粗暴來說就是三個步驟,第一步是被提出,提出之后,第二步則是在框架內塞入基本理論,來填滿該框架體系并利用這些理論來對這個世界的描述,比如牛頓力學體系,麥克斯韋理論,以及愛因斯坦的狹義相對論,最后一步就是通過試驗來檢驗這些理論是否正確。

          如果被證明是正確的,那么就被稱之為定理,一套完整的理論框架便也能宣告成型。只不過第三步往往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尤其是對于微觀世界的理論描述,還受限于科技跟工業水平,只能算在理論狀態下。

          比如直到現在物理學界提出的弦論、場論,其實也都卡在第三步。

          就比如前不久華科院的潘教授證明了在量子力學中,虛數是必須的,但對于物理學來說,虛數沒有意義,這就成了悖論,到目前為止也沒誰能給出準確的解釋。

          同理將輕子理論微擾展開,前幾階與實驗高度符合,但是如果一直展開高階的項,發現它反而偏離了實驗結果,甚至把所有階加起來是發散的。

          真的,對于羅志強這樣的物理學家來說,很多時候他們甚至發自心底的懷疑地球的科技是不是真如同三體說的那樣,被智子鎖死了,一旦研究到關鍵時刻,就會有無形的力量阻止人類對自然的認識更加深刻。

          多少年沒有新的框架被提出了,萬萬沒想到今天他又見識到了一次。

          當然新的框架意味著新的理論,也意味著需要漫長的試驗過程來驗證。

          是的,這一刻,雖然羅志強的邏輯思維能力已經卡殼,但是思緒卻飄得很遠,他也并沒有要求寧為給他解釋那些他看不太懂的公式。因為人到了一定年紀之后真的會有自知之明,羅志強今年四十九,馬上就年滿五十了,從寧為通過繁復的公式來定義尺短空間開始,他就知道自己不需要提問,因為越問會越糊涂。

          不過他也沒有出聲打斷寧為,只是默默等待著寧為給出最后的結果。因為都是做這行的,羅志強很清楚,貿然打斷一個正興致勃勃的講述近期研究成果的科學家,是很不禮貌的行為,沒那個能力聽懂,那就憋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