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三二章 道路(2)

          沈老師的想法就是這樣的樸實無華。

          你們可以來人監督,咱不作假。

          沈光林頓了頓,跟戴維斯說道:“剛好有個事跟你講,你回頭跟公司提一下,HIV的新項目不是成立了么,你們打算出多少錢?”

          “你還要募捐?”

          “對啊,你看,這是我為HIV寫的募捐廣告,金額不多,也是3億美元,你覺得你們輝瑞公司能出多少?”

          沈光林覺得自己越來越有籌款的天分了。

          這次募捐一定得精打細算,多省下一些錢,等到89年之后就可以多堅持幾年。

          “我們公司一分都不會出!我可以說,按照您的這個做法,一種新藥都研發不出來。”

          戴維斯在輝瑞公司工作二十多年了,第一次見到這么任性妄為的科學家。

          大家都說科學家性格不太好,這點在沈光林身上并沒有體現。

          他這個人的性格很好,也很聽“勸”。

          自己就不該“勸”他,勸的結果就是他放棄了一個正常項目組該走的道路。

          “是嘛,你們不出沒關系呀,有強生啊,有潔利康啊,有葛蘭素啊。你最好別祈禱我失敗,因為,我不做了,這個項目其他人也做不下去。”

          沈光林一點都不怕,說的輕松而又斬釘截鐵。

          “why?這不可能,白血病是時代熱點,你難道沒想過科研競爭嗎?”戴維斯知道按照沈光林的做法,一旦這個化合物失敗了,他是可以再啟用一個化合物,再失敗了再嘗試。

          最后全部都失敗了還可以再重新合成,只是那樣反而更慢。

          沈光林卻不以為意,“科研競爭?以前,我以為在科研界科研競爭會很激烈呢,自從我來了,就沒有碰到過科研競爭,以至于面對新成功,我編故事都不好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