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章 心思與局勢
氏叔琮越想越是無奈,這幾年就輸在騎兵上!
“都頭,夏人派了一使者過來。自稱叫裴冠,言有要事相商。”親將走了過來,低聲說道。
“先不要管。”氏叔琮吩咐道:“他若走了便罷。晚上你親自安排人在外游弋,若他還來,便悄悄接進來,我聽聽他說些什么。”
投降,還不至于,但氏叔琮不介意聽聽夏人想做什么。
******
“楊師厚、趙巖已離開城父縣。”宿州城外的營地內,一道道情報被送了過來。
城父縣曾經被飛龍軍攻破。契苾璋在臨渙召見三縣官吏,令其回去征兵,城父令回去后就又反了,召集征募的土團鄉夫守城,同時發動壯丁健婦修繕城池,收集糧草。
永城令送來了三千多人,在征發第二批時,遇到嘩亂,被殺。其余官吏逃散一空,再不敢做事。
也就作為駐地的臨渙縣征足了五千人。但募兵沒募到多少,不是沒人愿意來當兵,是青壯要么逃散,要么已經在軍中了,沒那么多人,最終只募集到了三千余人。契苾璋將他們獨自編為一軍,號“馬前直”,說白了就是補充輔兵的,但他們大多數不會騎馬,只能干些雜活,戰時沖鋒陷陣,領取厚賞。
楊師厚、趙巖所部兵不少,足足一萬五六千人,步騎皆有,裝備精良,但新兵太多,戰斗力是個問題。而且看他們的意思,似乎也不急于前進了,目前正打著收復失地的旗號,向東北方永城縣的方向開進,而不是直指離宿州更近的臨渙,可見其并無堅定戰斗意志。
“有消息稱,朱全忠有些坐不住了,打算抽調長直軍精銳及天武八軍主力南下。”
這個消息其實是從俘虜那里得知的,但他無法證實,因為都是軍中的風言風語,很難說源頭來自哪里,是否準確,但不得不防。
之前與梁人的戰爭,北方是重點,河陽、洛陽一線戰事烈度極高,現在重心似乎轉移到南方了,大量兵力集結于此,以老朱多疑的性格,擔心也是正常的,畢竟他在吃敗仗。
“濮州刺史邵倫、天平軍都虞候賀瑰發動叛亂,囚節度使朱瑄,朱瑾大怒,揚言要攻鄆州,為堂兄報仇。”
這個消息是高仁厚從俘獲的梁將審澄口中得知的。這么關鍵的消息,拖延了快二十天才得知,而且還是從俘虜口中得知,足以讓人判斷魏博那邊出了問題。
梁漢颙部那萬把人,動不了了!
“契苾將軍,消息已經發出去了吧?”高仁厚問道。
“已安排多路信使,快馬發往襄城。”契苾璋臉色凝重,嘆道:“你說朱全忠的運氣咋那么好?明明南線已經崩了一個口子,但楊行密猛攻禮山、平靖等關,另遣精兵潛入申、光,四處劫掠,制造恐慌。氏叔琮又大舉西進,威脅威勝軍側翼,好不容易將他拉扯回了宿州,又傳來鄆鎮的壞消息。朱瑾在鄆州的影響力,可不比賀瑰小,甚至猶有過之,齊州還有朱威三兄弟,就連青州王師范那傻貨也揚言要襄助朱瑾。另者,朱珍是不是也要南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