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四章 密謀
這時,他想到了完顏昌的另外兩個要求,頭又開始痛起來了,阻止陳慶返回陜西,讓陳慶獲罪,剝奪他的軍權。
“那你說讓陳慶獲罪,剝奪他的軍權,又該怎么做?”
“這個嘛!找到他的弱點,夫君不妨和薄兒談一談,他可是陳慶的老對頭,應該對陳慶了解比較透徹。”
秦檜點點頭,和王薄談一談也無妨。
.........
次日上午,陳慶來到了吏部,爵位封賜也是由吏部負責,他這次來臨安并非為了述職,也不是為了表功,申請功勞是李綱的事情。
他來臨安就一件事,授爵。
一般授爵也不用他專門跑臨安一趟,主要是他的爵位是國公,這可不是一般的爵位,必須要天子親自授予。
大宋對于臣子的爵位,一般國公就到頂了,封王只有皇親國戚才有機會,或者大臣死后追封王爵,反正也不能給子孫繼承,追封其實也沒有什么意義。
只有童貫因為宋神宗的遺旨,收復了一座燕京空城,而得封廣陽郡王。
這是第一個在世時封郡王的大臣,但也由此開了先例,以至于張俊、韓世忠以及楊存中等大將都是在世時封了郡王。
至于國公倒不是很稀奇,基本上名臣宰相都能封國公,尤其在亂世,封國公的大將更多。
不過這次陳慶封荊國公也確實是運氣,實在是楊幺在湖廣危害太大,又和偽齊結盟,偏偏朝廷軍隊屢戰屢敗,無法剿滅它。
趙構情急之下在朝會上公開的許諾,破楊幺者官升三級,封國公。
本來這個國公爵位應該是給李綱的,因為李綱才是討伐洞庭湖楊幺的主帥,但因為偽齊大舉進攻荊襄,李綱分身乏術,要集中精力對付偽齊軍,才把剿滅楊幺的重任轉給了陳慶,以至于最后的賞賜和功勞都歸了陳慶。
另外,也和李綱在朝廷中人緣太差有關系,無論呂頤浩、張浚、李回、趙鼎,還是天子趙構,都不喜歡李綱,而秦檜雖然不喜歡陳慶,但他更憎恨李綱,他寧可陳慶得了爵位,也絕不能容忍李綱東山再起。
所以沒有人替李綱說話,這個國公之爵的大獎就落在陳慶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