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天下大勢

          普通人沒看出有什么,但聰明人已經(jīng)覺察異樣,這動作毫無道理.......

          大梁周圍有好幾個大營,不少是陸續(xù)增設(shè)的。

          大梁不像長安,周圍一馬平川,唯一險要就是北面黃河,所以平日需要重兵把守,城外各方向都有好幾個大營。

          像長安,要拱衛(wèi)京都代價很小,東潼關(guān),西散關(guān),南武關(guān),北蕭關(guān)等,西面黃河阻隔,渡口稀少,派少量兵力就能保護(hù)京都安全。

          潼關(guān)一帶被稱贊“百二秦關(guān)”,意思就是一百個人進(jìn)攻,只用兩個人就能守住。

          依靠山川險要就能大大降低成本,少量部隊就能保護(hù)京城安全。

          但大梁不行,開封四周除北面的黃河不結(jié)冰的時候還算險要,周圍無險可守。

          黃河也因為渡口太多沒法長久守住,五代以來北方渡河戰(zhàn)爭不少,沒有一次黃河最終能守住的。

          黃河上能過的渡口多,流量也遠(yuǎn)不如長江,這時候冬天還會結(jié)冰,簡直防不勝防。

          這種情況下要安全防線只能靠兵力堆,在京城周圍到處設(shè)大營,駐扎大量軍隊。

          北宋被拖垮的一個大原因就是“冗兵”,北宋一朝光京城附近的駐軍幾乎就是漢、唐全國常備兵力總和,有些時候甚至還要多。

          這樣大規(guī)模養(yǎng)兵財政時間久了肯定要被拖垮,而這樣的冗兵最重要的就是其首都地理位置造成,沒有山川之險,只能靠人堆。

          此時大周已開始逐漸有這樣的趨勢。

          比如五年前先帝要打南唐,第一件事不是出兵,而是征發(fā)十多萬民夫大修開封城墻。

          當(dāng)時是官家有氣魄,他肯定也明白其中危險,如果大軍不在京城,萬一契丹人借機(jī)往南打,那大梁無險可守十分危險,只能先加修城墻,然后賭一把。

          這代價很大,十多萬的勞力,勞民傷財是肯定的,但沒辦法,大梁的地理位置決定它根本不安全。

          而契丹當(dāng)時也趁著周國打南唐出兵了,只不過其南京留守蕭思溫并無武略,膽子也不大,趁機(jī)奪了大周幾個北邊的縣向遼國皇帝交差,便草草退兵。

          如果當(dāng)時契丹人真狠心往南大舉用兵,大周主力都在淮南是十分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