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博弈

          或者說他早有一些預感,歷史看多了,其中很多邏輯就清晰起來。

          大梁的情況,百官們看似是針對皇后,其實是沖著他這個皇帝來的,或者說皇權。

          史從云自己只看了一會兒,很快明白這件事的本質,閭丘仲卿為什么要給他發密信。

          官僚集團想從皇權中為自己爭奪更多的權力和利益,由此才引發李谷和閭丘仲卿的爭論,那只是一個借口,點燃柴薪的火種而已。

          他們為什么要在這時鬧出這樣的動靜,道理很簡單,因為自己這個皇帝不在京城。

          官僚門以為自己要去打太原,太原那么難打,一時半會拿不下,短時間內回去不了,如此大好機會,朝中如果能逼迫皇后妥協,等天子回朝很多事已經水到渠成。

          絕大多數皇帝沒法和大多數官僚對抗,天下那么多事,那么多人,不可能全部皇族去做,皇帝去管,必須依賴龐大的官僚集團。

          史從云嘆口氣,道理其實他都懂,他畢竟受過現代高等教育的人才,讀書時候老師還夸他國家棟梁,雖然后來也沒怎么棟梁起來就是。

          但他向來是覺得自己是國家棟梁的。

          明白問題和解決問題,中間往往有不可愉悅的鴻溝,

          他心里理性的思考過這件事。

          官僚們一點不盼著他死,大致上反而會希望他活得更好,只是在此前提下,要為自己截取更大的利益。

          至于什么要防皇后成武則天,什么防止官家沉迷美色,為國家,為江山社稷考慮之類的都是冠冕堂皇的屁話。

          他搶周憲,搶花蕊的時候怎么沒人出來說話?都是為利益盤算罷了,非要套上一層忠孝仁義的外皮,這是受了儒家的影響。

          作為受過科學教育的棟梁青年,他自然也不會對官僚集團做什么道德譴責,痛斥人性丑惡之類的,那和干什么事都只會張嘴就冠冕堂皇的忠孝仁義那些官僚也沒區別,智商都被他們拉低了。

          他認真思考過,這事是符合邏輯的,可以用數學的博弈來解釋。

          模擬一個簡單的博弈游戲:

          先假設社會有a、b、c三種人,他們共同分100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