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1章 傳統就是被打破的

      “陛下,您真的就不怕背上千古罵名嗎?”

      她問的很有深意。

      不用交稅這是什么?

      這是項特權。

      過去王朝為了吸引人才考科舉做官,所以實行了不用交稅的政策。

      可現在情況完全變了。

      這種行為是直接得罪了天下讀書人!

      他們必然會大為憤慨,認為自己的特權被侵犯了。

      而這些手握筆桿子掌握輿論的讀書人,必然會捍衛自己的權利。

      關寧本身就是謀權篡位,而這樣下來,他們還不知會怎么編排,在這種影響之下,定會背負千古罵名……

      “朕不怕。”

      關寧隨意道:“朕就是造反得位,他們再怎么說,也不過如此了,還能怎么著?”

      這般說著。

      關寧的聲音也是冷厲了下來。

      “朕什么都不在乎,這次也必須要把此政推行下去!”

      關寧下定了決心。

      很早之前他就發現了這個問題。

      隆景年間,表面看來,盛世空前,實則國庫空虛,百姓清貧。

      打仗需要錢糧,可是國庫征收錢糧的對象直都是窮苦老百姓,老百姓們本身所攤派的賦稅都交齊了以后,又出現了新的賦稅。

      然后壓迫越來越重,可就算壓迫到了極致,國庫也不能充盈。

      因為百姓就沒有錢。

      這就形成了惡性循環。

      國庫沒錢,老百姓又沒錢?

      那錢去了哪里?

      其實錢都跑到那些當官的手里去了,他們在做官的時候,不斷撈油水,可是因為他們是有功名在身的讀書人,所以壓根就不需要交稅。

      這就造成了朝廷和百姓的收入,全都落入了官員的手里,這是非常可惡的件事。

      “朝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所有人的人生目標:登上天子堂,也就是當上官老爺,從此就再也不用納糧交稅了。

      不僅他們自己不用納糧交稅,老婆孩子、家奴侍女也不用交,甚至他家的土地都不用繳稅。

      久而久之,就形成嚴重的問題。

      關寧根本就不在乎得罪天下讀書人。

      因為讀書人是需要他這個皇帝賞飯吃,而自己的飯,卻是天下老百姓賞的。

      這是個很簡單的選擇題,他知道該怎么做。

      這般想著,關寧站了起來。

      “長久以來,讓這些人都覺得,皇帝會重用人才,會因為讀書人的面子,從而服軟,他們聯合起來跟皇帝對抗,就是希望不要改變這千古道理。”

      關寧聲音低沉道:“他們這是自以為是,他們認為這么多皇帝都妥協了,你憑什么不妥協,讀書人抱著這種想法,據理力爭,認為他們不交稅納糧,那是自古流傳下來的傳統,必須要堅持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