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2章 不能放過一個人

      這位潘家家主已經消瘦了許多。

      他跪伏在地上言不發,神色癡呆早已被嚇傻。

      關寧也沒想到那日路過的潘家恰巧與此事有勾連,更沒想到做盡惡事的正是這潘玉堂。

      他對這潘家并不陌生,起兵時還見過這潘玉堂面。

      北方大家族,基本都是受鎮北王府的照應而存在。

      當初他起兵時,這大家族都對他有不同程度的幫助。

      關寧自然是記恩的人。

      在他的默許下,讓這潘家控制了延州幾大鹽湖,做起了暴利的生意,令其富貴滿門。

      這也算是回饋。

      不能讓外人指著罵沒良心。

      北方的穩固也需要這些人,這是出于政治考慮還有實際原因。

      徐方年為什么跟潘家關系良好,就因為背后有這個原因。

      有這關系,若不是犯了什么大錯,關寧都會輕饒次。

      可現在都找不到理由。

      因為所做之事太過分了!

      “陛下,求您輕處,罪臣知錯了!”

      徐方年來勁了,求饒聲直未停。

      “你放心,就算要剝皮,你也是最后個。”

      關寧質問道:“超發了多少鹽引,你心里有沒有數!”

      審問第二段開始了。

      這也是他在查貪腐案中發現的,也是他所說的,幾乎堪比義蕪渠案件的罪刑!

      鹽引是什么?

      關寧清二楚。

      這還是延襲前朝的制度,關寧并未做太大改動。

      存在即合理。

      涉及到經濟方面的不能亂動,否則改動不對更容易出問題。

      國家大事太多,關寧也從未過問,這才是知道問題有多么嚴重。

      鹽引就是鹽商運輸售賣的憑證,先向朝廷花錢購買,這花的錢就是鹽稅。

      關寧覺得這個制度不錯,或許可以應用到其他商品,以保證商稅的征收。

      而這套鹽引制度也為國家帶來了豐厚的利潤。

      鎮北王府鎮守北方時,朝廷就允許發放鹽引。

      鹽商可將糧食運到邊疆來換取到鹽引。

      這種方式,倒是很大程度的緩解了邊境糧草短缺的壓力,至今也存在,只不過并沒有太大規模,因為北方安穩,用糧需求少了。

      雖是如此。

      關寧依舊對鹽引制度持有良好態度,因為這鹽引制度,高度類似現代期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