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二二章 故事

          “猶太人是很聰明,這確實也有些根據,但是,他們在全世界流浪了2000多年,如果真的是最優秀的話,為什么一直沒有建立自己的國家呢?就現在這個國家,還是在二戰之后,他們英美的扶持之下建立了自己的統治。”

          沈光林由著這個話題就講開了。

          “其實,猶太人的缺點也是很明顯的,其中一個缺點是缺乏忠誠,沒有國家的概念,戰爭期間最喜歡發國難財,一戰中他們對德國的傷害就好比明朝末年山西八大家對明朝廷的傷害;

          他們的另一個缺點就是自私。一戰結束之后,他們為什么不受待見,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們掌握財富,但是沒有絲毫同情心,牛奶寧可倒掉也不救濟民眾......“

          沈光林說的這些簡直顛覆了大家的認知,這跟書上和報紙上講的不一樣啊。

          “我們已經是大學生了,很多人說我們已經可以明辨是非了,但是,我們真的做到了嗎,有些大家常在嘴上說的,就是對的嗎?

          不說猶太人,我們說另一則故事,我看我們現在的課文上有這么一篇文章,叫做《愛迪生借鏡子》。

          講的是愛迪生多么聰明,多么厲害。

          七歲的時候,愛迪生的媽媽病了,得了闌尾炎,需要做手術。由于是在夜間,于是,他就想到了一個好辦法,向鄰居借了很多鏡子,湊成了一個無影燈。

          可是,大家知道,愛迪生是哪一年出生的嗎?

          是1847年,他7歲的時候也就是1854年,那時候第二次鴉片戰爭還沒開打呢。

          而全世界第一例闌尾炎手術是什么時候開始的呢?是1886年,也就是說,第一例闌尾炎手術的時候,愛迪生已經41歲了。”

          還有這樣的事?

          這是大家第一次聽說呢。

          “你們說,國內科學家取得的成就你們不信,也不愿意去了解,一些人卻喜歡去編造國外名人的故事來教育國人,這樣做有意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