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 受命于天
說白了,這位答題者認為國士和三者之間都沒什么關系。
這位答題者通篇大論的,不去論述國士與三者的關系,反而在慷慨激昂地解釋另一個問題,什么叫國士!
遍數古今,一個個早已遠去的人物在答卷文字間鮮活了起來,一件件可歌可泣的歷史煙云似乎就飄蕩在眼前,令人蕩氣回腸,最后匯聚成一句話,也是考卷上的最后一段話:聚民之地為國,民哀則國衰,佑民者,真國士也!
看到這,換了任何判官都會認為,答題者認為國士是在為國為民不為私利的付出中擔當起來的,在諷刺那種精致利己的所謂努力,否認與天命有關,甚至否認與帝王有關。
就憑此,判官不看的皺眉才怪,可問題卻在最最后出現了神奇的轉機:陛下受命于天!
若把這一句蒙蔽掉,通篇都是別的意思。
若把這一句加上,通篇驟然翻轉,瞬間顛倒了乾坤。
所以哪怕是羅頁文也忍不住反復試讀確認。
聚民之地為國,民哀則國衰,佑民者,真國士也!
誰是真國士?后面輕飄飄點出一句,陛下受命于天!
于是,整篇答卷的意味定性是,答卷者通篇否認了國士與三者之間的關系,告訴了大家什么才是真正的國士,若真有國士的話,護佑萬民者才是真國士,誰有資格守護萬民?陛下受命于天!
若真有誰運承天命,唯有陛下!
好不容易從答卷中回過神來的大學士端著卷子忍不住搖頭好一陣。
他發現這答卷者偏題偏的離譜,卻又偏的沒問題呀!
頭回見識到這樣的事,今天算是大開眼界了。
砰!隔壁批卷房內突然傳來猛然拍桌的動靜。
又有人怪叫一聲,“好!好一個‘一朝入得君王殿,了卻生前身后名’,好好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