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紹宋大結局免費閱讀 > 第三十二章 報告

      第三十二章 報告

          第六,則是另一種變相的人口稅……租庸制度下當然可以不要大部分服役,但服役本身是轉化為絲絹這種稅務的,換言之,勞役依然存在,改成了交稅而已。

          而勞役又是根據什么來呢?還是丁口。

          何況,除了傳統勞役外,總有一些必須要人來做的其他門類勞役……比如宋代臭名昭著的衙前里正制度。

          衙前是讓你看管公物,實際上公物那個不被官吏掏空?所以衙前役就淪為事實上強迫百姓補足官物的搶劫行為。

          里正類似……里正是為了收稅時方便,指定一戶為里正,充當某種類似包稅人的工作。

          然而,大戶來做包稅人,是可以趁機劫掠的,普通百姓當這個工作,卻反而不敢去真正的權勢家收稅,何況還有貧民百姓真的交不起稅,結果就是擔任里正這個役作的老百姓家要掏出自己家產補足稅收……也基本上相當于公開劫掠。

          總而言之,饒了一圈,免不了富人越富,窮人越窮,但富人越富勢力越大,越不會被盤剝,反而是窮人越窮,負擔絲毫沒有減輕。

          譬如說殺嬰那事,邏輯很簡單,家里就那么多田產、家產,可只要孩子長大就要負擔相應的人口稅和勞役稅(絹帛)……那么結果就是窮人養不起孩子,不敢養孩子,孩子一多就溺死。

          人多地少的福建路尤其如此,那地方殺嬰已經成為了基本的習俗,胡寅差點被溺死就是這般來的,而富庶的兩浙路、江南東路,雖然少了一些,卻也少不了類似的事情。

          事情就在這里對上了,殺嬰不是什么惡俗,福建人不是天生就是要擔上惡名,而是人地矛盾和賦稅的問題,火葬、水葬也是如此,是為了省點田地方便耕種,淫祀、食菜魔教還是這般,是基層對官府失去信心,是官府對基層治理失敗的結果。

          自古以來,中國就是這個問題……底層農民承擔著一切,卻無人正眼看他們一下。

          這便是大宋朝延續了一百多年的盛世所在,也是趙玖此行東南之前便考慮了很久的問題……他來這里,就已經有心理準備了,只是讓近臣們去做調查,自己分析完之后更加深刻而已。

          就這樣,又過了兩日,根本沒有踏出太平州府半步的趙官家將那六個詞匯也抹去,重新寫成了兩個簡單的詞匯:

          一曰兼并;

          二曰丁負。

          這便與跟那些年學過的教科書連到一起了。

          而在寫完這兩個詞后不久,趙玖只猶豫了片刻,便將這兩個詞也一并撕去,然后重新在小本本寫下了兩個來之前便盤旋于腦海的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