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2章 李大善人(還是二合一)
“別的企業,我們可不敢批給他們貸款,到時候貸款還不上,虧的還不是我們銀行!現在我們銀行內部要求,嚴格管控壞賬,我們行的每一筆壞賬,我都是第一責任人!這貸款可輕易批不得的!”
吳行長長嘆一口氣,接著說道:“去年十一月份,國家下了文件,要求銀行緊縮銀根,特別是貸款方面,要進行限縮,不能確保百分百還款的企業,堅決不給批貸款!
但是我們銀行還是有貸款任務的,完不成任務,大家都得被扣獎金。李廠長,你們廠的效益一直很好,而且還是賺的外國人的錢,貨款都是外匯管理局直接打過來的,也不不會牽扯到三角債當中。
把錢貸給你們,你肯定能還上,我們銀行也不用承擔風險,所以我才來求你,隨便貸點款,算是幫我們完成一下貸款的任務!”
物價闖關導致全國范圍內原材料和商品價格上漲,國家為了穩定物價,采取了很多宏觀調控的措施,對銀行業的措施,就包括信貸收緊,管控貨幣發行,控制信貸總規模等措施。
這些措施最直接的體現就是貸款變難了。
國家的政策下達以后,銀行為了控制信貸,也為了防止壞賬的產生,對于貸款的審批變得異常嚴格。
那些原本就經營不善的企業,走正規途徑,幾乎不可能拿到銀行貸款;而經營情況一般的企業,銀行也不會批復新的貸款,生怕會產生壞帳和承擔風險。
然而銀行還有向外貸款的任務,這與銀行工作人員的獎金掛鉤,于是乎那些經營情況非常良好的企業,就成了銀行批復貸款的目標,因為這些企業是有能力償還貸款的。
可經營情況良好的企業,并沒有資金的壓力,也不需要貸款。更何況貸款還得給銀行交利息,一厘多的貸款利率足以讓企業望而卻步。
于是就出現了這么一種狀況,需要銀行貸款的企業,去求著銀行,但銀行一分錢不給批;而不需要銀行貸款的企業,銀行上門求貸款,可企業卻不愿意貸。
“人怕出名豬怕壯啊!如果不是報紙上登出我給希望工程捐款的照片,估計這吳行長也不會找上門來求我貸款!”李衛東長嘆一口氣。
吳行長可不是上門訛錢的賭徒和趕喜人,雖說性質上差不多,都是要錢,但人家畢竟是有一定社會地位的,李衛東也不能直接把人趕走。
李衛東思考了片刻,開口問道:“吳行長,現在半年期的流動資金貸款利率是多少?”
“%,這是去年二月份規定的,一直沒有變動。”吳行長開口答道。
“那半年期的存款利率是多少?”李衛東開口問。
“是9%,也是去年二月份定的。”吳行長開口說。
李衛東回憶了一下,開口問道:“只有9%么?我怎么記得,存款也有一厘多的利息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