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4章 增產一百萬畝
張建設的言外之意顯然是在說,就算沒有棉花收割機,隨著交通運力的提升,我們一樣可以和擴大棉花種植面積。
李衛東卻是微微一笑:“張書記,你忽略了一件事情,那就是人工采摘棉花的話,勞動力供給并不穩定。
我舉個例子,比如某個農場,今年來了200個人采摘棉花,但誰又能保證,明年還會有200過來摘棉花么?如果只來了100人,豈不是要損失一半的棉花?
每年種多少畝的棉花,是棉農可以決定的事情,但每年能來多少人摘棉花,棉農可沒有辦法決定吧?
有些工人今年來了,說不定明年找到了更好了工作,就不會再來。即便有的人每年都來,要是別的農場里開的工錢更好,也會跳槽去別的地方。
如果是使用棉花收割機的話,就不會有這個問題,機器買過來,等到采摘棉花的季節,找個駕駛員就能去收棉花。對于生產建設兵團來說,駕駛員應該不難找吧?
而且棉花收割機還不用休息,一臺棉花收割機,找兩個駕駛員,兩班倒的干活,一個棉花采摘季節,最多可以采摘一萬畝的棉花。
也就是說,如果買一臺棉花收割機,每年種棉花的時候,就能多種一萬畝,而不必擔心沒有工人來采摘,這就是棉花收割機所帶來的穩定性。
雖然棉花收割機的一次性的投入會比較高,但是在采摘棉花的時候,也不需要承擔人工采摘的風險,這相當于是多花點錢,增加產量,且能降低風險。”
李衛東一邊說著,張建設的眉頭也逐漸的皺起,他開始認真思考李衛東的話。
李衛東所說的這一套理論,張建設此前還真的沒有考慮過,他一直都在關注棉花采摘的成本,而忽略了棉花采摘的風險。
棉花這種東西,最佳的采摘時機也就是短短的幾天,摘早了或者摘晚了,都會影響到棉花的品質。
對于棉農而言,棉花種出來,卻來不及采摘,必然會造成很大的損失。與其沒有人摘棉花,反倒不如讓土地休耕,什么都不種,至少不至于虧錢。
若是使用棉花收割機的話,雖然成本是提高了,但采摘的風險卻降低。一臺棉花收割機的工作量是固定的,多一臺棉花收割機,就能穩定增加種植面積。
從這方面而言,棉花收割機的確比人力采摘要有優勢。
李衛東則接著說道:“生產建設兵團跟普通的棉農不一樣,棉農生產規模相對較小,在生產的各個步驟流程也比較靈活。
比如種了一兩百畝棉花的棉農,若是雇不到人采摘的話,拜托一下親戚朋友來幫幫忙,也能及時完成采摘,不會有太大的損失。
可生產建設兵團都是國有農場,動輒就是幾萬畝的棉田,這若是雇不到人的話,找親戚朋友幫忙也是杯水車薪,根本不可能完成采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