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帝國第一駙馬關寧永寧公主 > 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

      第865章 誰再說陛下是暴君,我就打死他

      原來的河道偏向東面,只能灌溉到東部的田地。

      新開挖的河道能把西部的田地灌溉,改變旱的旱死澇的澇死的局面。

      兩條河道共用,當遇有大水時便能夠分流,大大緩解壓力,減少河水暴漲淹沒兩邊田地的風險。

      同時,還準備在下游修建水壩蓄水,這是關寧來實地看過多次,經過綜合考量,又跟多位水利官員商議后決定。

      北面地勢地洼,每逢夏秋雨季,山洪爆發形成澇災,雨少時又常常出現旱災,這里可是瀾州的農業區,糧食生產好壞,決定意義重大。

      若這里豐收,就能保證上京所需,還能在北方起戰事時,快速運至前線,不至于從南方急調。

      隆景帝當年跟他打仗時,就出現了這樣的困境。

      對農業社會來說,水庫真正可以實現旱澇保收,歲無饑謹之憂,雨多蓄水,旱時放水,可養方圓數十里土地,澤及鄉。

      若規模擴大,灌田萬頃也不是不可能……

      關寧就是要把這里打造成真正的糧倉,對軍事民用意義極大!

      這個水庫才是本次工施的難點,也是具有爭議所在。

      開挖河道很簡單,直接順著挖就是了。

      而在古代,實際上并沒有水庫的概念。

      最主要的原因是古人崇尚敬畏天地自然,沒有現代人這種人定勝天的抱負!

      從遠古時代起,人們就對水的力量充滿敬畏,并直有的傳統觀念就是對水定要以疏導為主,萬萬不可予以筑壩堵塞。

      這種觀點深深影響著,除了偶爾以土囊,布袋筑起臨時性堤壩提高水位,來個以水代兵的奇謀外,很少有修筑水庫來進行蓄水的實例。

      還有個原因是古代缺乏修建永久性堅固水壩的技術。

      這點,趙南星他們早有提及,不過關寧沒有直說,而是賣了個關子……

      經過二十多天緊鑼密鼓的準備,終于到了開工的日子。

      關寧親自來到現場。

      周邊圍著很多人,他們都是招募來做工的。

      勞工有三千多人,還有部分將會用于筑造水壩。

      不同于往常被征用服徭役時愁苦的樣子,現在的他們顯得很激動。

      施工地擺了張長桌,上面擺放著豬頭等各種貢品。

      按照習俗,在開工動土之前要舉行祭拜儀式。

      這是必不可少的步,不說古代,就是現代也很迷信這套。

      都是禮部安排,關寧只是照做。

      肅穆的儀式結束。

      關寧在所有人的注視下,用鐵鍬鏟下了鍬土。

      周邊立即起了歡呼聲,這也標示著正式開工了。

      之后關寧來到勞工面前。

      他們正欲跪下磕頭,但被關寧制止。

      征召勞工有年齡限制,太大的就沒要了,看起來精神面貌很不錯。

      “好好干!”

      關寧說了句很簡單的話,但也是最能鼓動人心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