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溪中文 > 帝國第一駙馬關寧永寧公主 > 第1335章 沒錢就繼續(xù)印錢

      第1335章 沒錢就繼續(xù)印錢

      現(xiàn)在他有些迷糊了。

      糧價上漲的厲害,錢變得也不值錢。

      買一棵蔥都需要一兩銀子。

      而在以前,一兩銀子都夠普通四口之家一年的生活用度。

      這個對比足夠強烈。

      可他不知道問題在哪?

      到底是錢不值錢導致的糧價上漲,還是因為戰(zhàn)爭糧食短缺而導致的其他問題。

      他迷茫了,但也知道錢是不能再發(fā)了。

      因為錢確實不值錢了,發(fā)出去也沒什么意義。

      “陛下,以當前的物價發(fā)幾十兩沒用。”

      他其實想說沒什么意義,但覺得不太合適。

      卻不想還恰恰提醒到了姬川!

      “朕豈是小氣之人,既然發(fā)的少無用那就多發(fā),直接百兩千兩的發(fā)!”

      “百兩?千兩?”

      眾官員嚇了一跳。

      戶部尚書鄧爾小心翼翼的問道:“是按每戶人家的發(fā)嗎?”

      “當然不是。”

      鄧爾略松了口氣。

      “是按每個人發(fā)!”

      姬川開口道:“也就是按人頭發(fā),有多少人,就發(fā)多少錢!”

      “這……”

      “這需要多少錢?”

      宋太平也懵逼了。

      起步都按每個人一百兩的發(fā)放,按人頭數(shù)的話,那相加的總和會有多少?

      怕是數(shù)都數(shù)不過來吧?

      “陛下,這是不是再考慮考慮?”

      別人不敢說話,宋太平趕緊諫言。

      “有什么要考慮的?”

      姬川開口道:“百姓無錢買糧朕就給他們發(fā)錢,這有什么問題?”

      “他們有錢了不就能買糧了?”

      聽起來似乎沒有問題。

      宋太平其實想說的是,印錢也需要成本,印出來的一百兩,可能都不夠印錢用的紙張。

      這話有夸大的成分但也差不多。

      大魏寶券剛開始發(fā)行,有人便在私下仿印造假,太假當然不行得用好的紙張,這就加大了成本。

      朝廷自然是嚴查嚴打,前段時間要查辦一件案子,抓到一個曾經(jīng)做過的灌慣犯。

      這人大呼冤枉。

      他說他已經(jīng)很久都沒有仿制造假過了,因為造假還要倒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