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9章 小吃集市的人文內涵!
“所以,哪怕我之前擺攤的收入尚可,但也一直有一種非常矛盾的心態,就是對自己正在做的事情缺乏認同感。”
“我做的事情到底是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除了賺錢之外我還能不能有一些別的追求?難道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我也會一直這樣擺攤擺下去嗎?”
“這讓我時常感到迷茫和困惑。”
“而小吃集市不僅僅是為我們所有的攤主提供了更有保障的生活,也向我們展現了一種更加有序、健康、文明的擺攤方式!”
“在這里,我們不用擔心生活的風險,不用費心自己去篩選原材料,也不用擔心被誤解,而只需要認真做出好的小吃、滿足顧客的口味就可以了。”
“我們能夠感覺到受尊敬地活著,能夠感覺到未來是樂觀的、充滿希望的,也看到了小吃攤不會消亡,而是會用一種更先進、更文明的方式融入到現代的城市生活中,成為城市飲食文化的一部分。”
“我想,這才是裴總借由小吃集市,想要傳達的理念吧!”
自從來到小吃集市之后,張亞輝就一直在思考裴總此舉的深意。
而在籌備的過程中,在跟其他攤主的交流中,這些想法慢慢地萌生了。
顯然,裴總開小吃集市不是為了賺錢。
正如芮雨晨所分析的,這可能是為了打造一個龐大的餐飲帝國,讓小吃集市、冷面姑娘和《地攤百態》紀錄片一起,打造一個小吃餐飲品牌。
但張亞輝堅信,在商業目的之外,一定還有一個人文因素在里面。
而這個人文因素,就是為了保存、展示優秀的小吃文化,對地攤小吃進行正確的規范和引導,讓它們能夠順利地生存下去、發展壯大,并最終融入人們的生活中,讓這種煙火氣能夠在越來越顯得冰冷的大城市中也一直燃燒下去。
面對采訪,張亞輝有感而發,把自己做攤主這么多年的辛酸苦辣和諸多感慨,一一道來。
張麗嫻聽得兩眼放光。
看看,看看!說得太好了!
既有非常接地氣、容易引發共鳴的生活經歷,又有拔高之后頗具深度的經濟和人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