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火光
類似的情況在宋軍這里有過之而無不及。
李彥仙這個軍團因為常年活動在黃河兩岸,所以素來是不點驗人數,只是照著編制給他送過來軍餉、軍械物資,然后李彥仙再從統制官那一層發下去,所以其部眾具有很強的個人山頭色彩。
這里面,李彥仙本人在陜州城和平陸城的幾支核心部隊不提,更多的軍隊,他們的戰斗力全看統制官本人的水平和操守,以至于部隊戰斗力差距往往到了匪夷所思的境地。
更何況這里面還有馬擴帶出來的軍隊,根本就是輔兵一般的裝備。
最后,地形復雜。
鐵嶺關周邊,乃是臨汾盆地和河中盆地(運城盆地)的交界處,平原、山嶺、丘陵混雜。而且,戰斗的焦點鐵嶺關本身也不是一個雄關……而且,它周邊也沒夸張到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地步。
&sp; 西面黃河旁邊還有汾水通道,東面走絳縣也可行軍,鐵嶺關絕不是唯一一個可行軍的通道。甚至周邊山脈也不是什么絕路,就在鐵嶺關西面幾十里外的駱駝嶺中就有一個小關。山民穿行的小道更是誰也說不清楚。
當然了,這不耽誤鐵嶺關本身依然是臨汾盆地與河中(運城)盆地之間最重要的樞紐,依然是典型的兵家必爭之地就是了,尤其是這里還是隔壁上黨盆地通往河中府的軹關陘盡頭。
總之,就是在這些復雜因素的作用下,戰斗的過程既激烈又混亂,既血腥又極具戲劇性。
短短一日內,鐵嶺關便三度易手。
這日一大早,便有一支離得最近的、由馬擴派出的本地義軍前來奪關,而這名從五馬山就跟馬擴的義軍首領遵照著自家總管的軍令,乃是便裝繞后,試圖從后方詐關的,結果被駐守的金軍謀克察覺,未能得手。
義軍缺乏裝備和攻堅能力,一時一籌莫展。
但很快,隨著宋軍呂和尚麾下一名統領官先鋒率數百正規軍抵達,發起搶攻,這名義軍統領立即在關北意識到了對面的存在,然后一面做出聲勢南北夾擊,一面卻又選出義軍中的山民負雙層皮甲,攀絕壑潛入關中,居然得手。
鐵嶺關的金軍只有一兩百守軍,一點被破,直接被涌入的宋軍屠戮殆盡。
隨即,后續呂和尚部、翟琮部、趙成部都有或多或少的部屬依次抵達,馬擴麾下幾支離得近的義軍,少則五六百,多則一兩千,也從東面出現。
上午時分,鐵嶺關周邊的宋軍最多時居然已經過萬。
而此時,金軍部隊尚未有蹤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