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包括從燕山營撤回來的人。 燕山營還要保留,山寨是大家的的退路,但如今冀州安穩,大本營可以挪到冀州了。 所以李叱派人到燕山,請莊無敵安排得力人手,留下一千二百人守著大營。 其他的隊伍,在冬天到來之前,已經轉移到了冀州城內。 三萬八千人的隊伍,足足三軍兵馬,這樣的規模,如何不讓人心潮澎湃? 而實際上,如果不是唐匹敵和李叱對治軍要求都極其嚴格的話,軍隊的數量怕是要翻兩番。 以李叱如今的名氣,影響,財富,還有冀州的安定,對士兵質量沒有要求的話,別說十萬大軍,十五萬人也能有。 然而那樣的十五萬人,李叱不要,唐匹敵更不會要。 在冀州的城墻上,飄揚著寧字大旗。 那一年,那個孩子有些不理解的跟著他師父走進冀州這座大城。 師父說,你還小,等到你大了你就明白,師父是在給你改命。 五年后,這座大城是他的了。 他也已經不再是個孩子。